熱門:

2017年8月30日

蕭美娟 特別企劃

受助不致成孤兒

李珮英(Esther)亦是當年的苦孩子之一。幼年時,Esther一家六口的生活環境惡劣,屋外落大雨時,屋內就落小雨。因為生活艱難,Esther的父母甚至曾想過送她到孤兒院,後來幸得鄰居轉介,得到培幼會幫助,Esther才不致成為「孤兒」,能與家人繼續在一起生活。

當時,Esther每月可領取港幣45元資助,家庭生活得到改善。在培幼會的幫助下,她和弟弟可以轉到正規小學繼續讀書。Esther說:「姐姐讀到小學六年級就輟學工作,如果沒有資助,我一定無法繼續讀書,可能會成為童工。」

Esther的契爺John Luscombe遠在加拿大多倫多生活,開始助養Esther時年僅21歲。除了金錢上的援助,契爺與契祖母(契爺的媽媽)更時常寫信及寄禮物給Esther。「他們非常照顧我和家人,每次不單止我有禮物,兄弟姐妹全都有。記得有一次,我無意中在信中提及我想開始集郵,沒過多久,契爺就寄來集郵簿,令我非常感動。」

雖然轉眼數十年, Esther提起當年契爺與契祖母對她的幫助與鼓勵時仍然心存無限感激:「契爺曾告訴我要『Try to do your best』,契祖母也曾說『I'm proud of you』,令我終身難忘和受用。」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社會福利政策亦初見成效,整體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因此培幼會撤出香港,將資源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幫助更有需要的孩子。Esther與契爺和契祖母的聯繫卻並未就此中斷,他們一直保持書信往來,直至契爺契祖母相繼離世。

傳承愛心助養內地童

受助的經歷深深影響了Esther,「契爺遠在地球的另一邊,與我之間遠隔千山萬水,沒有血緣關係,甚至連種族都不同,但他無條件地幫助我,所以當我有能力時,更加要幫助別人。」

出來工作後,Esther一直都在不同機構當義工,培幼會回歸香港後,她第一時間助養兒童,並曾到內地寧夏探訪助養兒童圓圓。Esther回憶說:「第一次見到圓圓時,他低着頭,有點駝背,好像身體不好。但是慢慢熟落後,及到他的學校探訪時,他就變得開心,精神也好了。後來圓圓給我寫信,告訴我他很開心我能夠去探望他,讓他覺得還有人關心自己,一定會好好讀書。」

Esther希望圓圓能努力讀書,畢業後都要幫助別人,將這份愛心一直傳承下去。「自己有能力幫人,這是一件好事。」

圖文:國際培幼會

訪問:蕭美娟_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