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15日

顧小培 康和健

外患轉內憂

過去幾天談及「傷口」,有一個字用錯了。沒有人指摘我,是我自己發現的,可得急急更正。

傷口在痊癒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硬塊,那叫「痂」,主要由膠原蛋白形成。傷口一旦癒合,在曾受傷處留下的痕跡叫「疤」,本字是「瘢」。

但在之前的一篇中,我說:皮膚的「角質細胞」繼而蔓延生長,把傷口覆蓋起來;表面慢慢地形成一塊繭;它會逐漸變硬,最終脫落,露出新造的健康皮膚。這說法不算全對。一般來說,「繭」是皮膚因過度摩擦所生的厚皮,多見於手心或腳掌。這個字也寫作「趼」。雖然,「痂」也有可能牽涉到「角質細胞」的蔓延生長,但它是過渡性的,如果生長在外皮,終歸會掉下來。所以,與「繭」不可同日而語;兩者說的,不是一樣的東西。「繭」的構造不免亦是來自「膠原蛋白」,但它的源頭不屬傷口,亦不會自然脫落。歷史上有一位劉邕,喜歡吃瘡上結的痂,不是「繭」。《南史.劉穆之傳》說:「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現在我們用「嗜痂成癖」形容一些人的奇特嗜好。至於「疤」,那只是後遺之物,小說中形容從前被押赴刑場砍頭的人充好漢,視死如歸,每每說「腦袋掉了,也就是碗大一個疤;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

傷口在「埋口」的過程中,除了有免疫系統參與,做「安檢」的工作(察看傷口中有沒有細菌,然後將其殲滅)外,主要的工序,好比是織補。具體來說,會有「成纖維細胞」分泌「膠原蛋白」,用以填補傷口。那織補是全面性的,由內至外。我們現在見到一些地盤施工,或是一些樓宇內部裝修時,往往用圍板與外界隔開,互不騷擾。外間一如既往保持正常生活節奏,內裏密鑼緊鼓施工。一俟工程告一段落,圍板拆除,回復更新了的本來面目。痂的功能像圍板,功成身退。

「繭」沒有像痂那麼瀟灑。它只會囤積,愈來愈厚,愈變愈硬。極端之時,可以形成例如雞眼,那可造成不大不小的煩惱。若要對付「繭」,大可以用一個削皮器,一下子把它去掉。至於「痂」,如果生在外皮,只須待它「瓜熟蒂落」,效果可以接近完美。再假以時日,可能全然「春夢了無痕」。但若痂在皮下,那卻可以導致一個叫Dupuytren's Contracture的身體缺失,其不良後果近乎隱疾。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25+必備 天然之食抗衰老》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