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11日

顧小培 康和健

息的出與入

有一個中文名詞,在所有華人居住的芸芸各地中,好像只有香港政府帶頭在使用;但用起來也頗為不清晰。那是什麼詞?「入息」是也。

在香港,有所謂「印花稅」,那是政府在一些交易中,按「收與付」金額,為「分一杯羹」而作出的「提成」取利舉措。除此之外,尚有單純「基於收益」的另類「抽頭」,包括:從「受僱所得」而抽取的「個人薪俸稅」、從「商業活動利潤」而抽取的「利得稅」,以及「從土地資產獲利」而抽取的「物業稅」。在別的國家地方等,例如中國內地、台灣,甚至日本、韓國,後三種統稱作「所得稅」;「所得」者,income也。香港政府則將income譯之為「入息」。因此,你若上到去稅務局網站,可以見到「計算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的短文。那正是「入息」一詞,在堂堂正正官式場合中的用例。

為什麼說,香港政府在帶頭處理所謂「入息」此詞之時,用起來也頗為不清晰?例子之一,可見於「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Non-means-tested Loan Scheme)。那是政府為「正在就讀大專或以上課程」學生提供貸款的計劃。在這裏,means這個字應泛指「能力」。但縱是與經濟有關的能力,也不應以「入息」一詞概括也。

然而,歸根結柢,「入息」一詞該作何解?查了半天才發覺,很多辭典根本就沒有這條目。在〈維基〉查「入息」兩個字,走出來的,一是「入息稅」,二是佛家用語、見於譯自梵文的「安那般那念」。〈維基〉解釋:「安那」是「持來」(可以稱之為「入息」);「般那」是「持去」(可以稱之為「出息」);「念」則是指「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整個詞「安那般那念」描述的是,「吸」和「呼」的身體行為;再而推廣,喻為抽象的、「進入和離開身體」之念頭。

我之所以反覆論述「入息」一詞,因為昨天提及,人體的操作既有周密的設計,也有虎視眈眈的「檢察員」。身體若是孱弱,它會特別珍惜消耗,量入為出,不准浪費。另一方面,有一個叫mTOR的蛋白質,負責監察細胞的能量儲備。若「入息」不足,mTOR不會容許一些可有可無「出息」的活動。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25+必備 天然之食抗衰老》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