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30日

李楚成 梁慧敏 教育講論

兩文三語:語文教育政策的回顧(上)

香港語文教學政策一直是近20年導致社會紛爭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英語很少作為社會群體之間的溝通媒介,但對大部分香港人而言,英語是從幼稚園到大學程度都會學習的科目,而學校幾乎是他們接觸英語的唯一地方……

小學畢業前,教學語言主要是粵語,只有少數例外。升讀中學開始,根據1998年9月實施的「母語教學」政策,則必須以中文作為授課語言(即粵語口語,繁體中文字)。當時的教育署更明言,除非校方能夠證明不少於85%的中一新生有能力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學習,否則學校不能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英文科除外)。在這樣的背景下,英文授課中學的現任及新任職的英語教師,自然要面對更嚴格的遴選標準和資格。直至2000年,超過400間中學裏,符合英文授課要求的英語教師約有30%。

取代「上落車機制」

強制以中文作為教學語言的政策在2005年展開檢討。政府在2005年12月發表《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教育統籌委員會2005),當中提及對語言的要求保持不變,而設定有關條件的原因是為了確保選擇英文授課中學的學生有能力使用英文作為學習媒介,至於學校是否符合資格,則由「教學語言分組評估(MIGA)」的評估結果作最終決定。

面對嚴厲批評和被大眾傳媒擴大了的社會壓力,教育局後來作出讓步,於2005年引入新機制,既有的中文授課中學(CMI)如符合一項條件,可以變成英文授課中學(EMI),而英文授課中學若不能通過嚴格要求,必須「落車」變回以中文為授課語言的中學。這個「上落車機制」,後來卻在2007年6月因時任教育局局長辭職而遭到擱置。2009年5月,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推出「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以取代「上落車機制」,並於2010年9月正式實施至今。

學習漢語需求增加

香港的語文狀況在1997年7月主權回歸中國後變得十分複雜。普通話作為國家語言,一早已在內地推行,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它是國家團結的重要標誌。雖然在國際上,普通話遠遠未足以與英語爭一席位,然而普通話卻快速成為大中華地區不同華人族群之間的通用語,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數量不斷增加就足以為證。就宗旨和目標而言,孔子學院可媲美其他國家更具歷史的同類學院,如英國文化協會(英語)、法國文化協會(法語)、歌德學院(德語)和塞萬提斯學院(西班牙語Instituto Cervantes)。

全球對漢語學習需求不斷增加,顯示了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對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意味不久將來,通曉普通話和漢語書寫的雙語人士可能在全球市場裏更具競爭力。換言之,能夠說流利英語和普通話,對於準備在多語工作環境裏一展拳腳的人來說是一大優勢。這也是香港「兩文三語」語文教育政策中如此重視英語和普通話的主因。

由實際需要而產生的「兩文三語」政策,其背後的推動原因毋庸置疑,富爭議的,是目的語應達到的合理水平。

就目前來說,政府或教育當局從未具體說明「兩文三語」應該達至的水平,例如究竟是「程度均衡的兩文三語」還是「功能主導的兩文三語」?而且一旦就目標達成共識,我們又如何從現有水平達至目標水平呢?經過多角度(尤其是在歷史、社會政治和經濟方面)詳盡分析香港的語文問題後,Poon(2010)提出一個明晰有力的結論,從殖民到後殖民時期,歷屆香港政府一直疏於處理香港的語文問題,缺乏語文規劃(Language planning,尤其地位的規劃,Status planning),而語文規劃恰恰是引導語文教育政策實施的重要方向。

(本文為「兩文三語」系列文章之十二,待續)

延伸閱讀:

Li,D.C.-S.(2009). Towards 'biliteracy and trilingualism' in Hong Kong(SAR): Problems, dilemmas and stakeholders' views. AILA Review, 22, 72-84.

Li,D.C.-S.(2017). Multilingual Hong Kong: Languages, Literacies and Identities.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Poon, A.(2010). Language,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Hong Kong.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11(1),1–66.

撰文: 李楚成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系主任

梁慧敏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助理教授、中國語文教學中心總監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生樂園」,每篇文章約為7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