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6日

葉輝 生命通識

梅窩古史八百年

梅窩古稱梅窠或梅蔚,由於地形如五瓣梅花,中部蝴蝶山形成一窩形,故稱為梅窩,鄉民至今仍慣稱此谷為梅窩谷;相傳於1276年,南宋二帝昰、昺率眾逃難至馬頭圍一帶,據聞曾於梅窩登基;查宋帝之南逃線路,為梅蔚山、官富場、古塔、淺灣、碙州五地;其中官富場在九龍一帶,淺灣即今荃灣;至於古塔的所在地則有爭議,有人認為位於東龍洲,而碙州所在何處爭議更大,有學者認為在廣東新會一帶,而有部分學者則認為碙州即大嶼山。

話說羅香林、簡又文、饒宗頤等史家所激烈爭辯的乃梅蔚所在地,綜合而言,約有四種結論:其一為梅窩;其二為青衣島;其三為馬灣;其四則為擔竿洲;饒宗頤推測梅蔚山應為青衣島以南的馬灣,他指出:在《籌海圖編》一書中,梅蔚山位於官富山、杯渡山之下方,其西即為合蘭洲;其後歷史博物館在《香港故事》展覽中介紹宋帝南逃的線路時,認為梅蔚位於馬灣與梅窩之間,或受饒宗頤觀點所影響。

梅窩亦為南宋廣東官吏李昴英的食邑封地——賜食邑三百戶,或因番禺縣內所撥食邑戶數不足,故由番禺轄下的大奚山(大嶼山)充數;其時番禺為早已開發的南方重鎮,料可調撥的戶口不足夠,遂以瀕海的梅窩土地充數;及至1955及1981年,在大嶼山梅窩及萬角咀發現兩件南宋的「李府食邑稅山」石柱,原為宋理宗(1205-1264)御封名臣李昴英的食邑地界標誌。

李昴英或曾於梅蔚(梅窩)定居,故特立稅山界碑示眾,府第則以皇帝御筆題賜的「久遠」匾額為堂號,而東涌侯王宮及沙螺灣古廟內的清代碑記,今仍可見「李久遠堂」的記載,由此可證明李昴英後人在大嶼山仍有活動,及至1898年,新界納入英治,那才宣布不再承認李氏土地權。

界石現藏於香港歷史博物館,此兩件文物呈方形柱體狀,頂上刻有「李府」,四面則刻有「食邑稅山」字樣;現時「稅山石」安放在梅窩碼頭巴士站側公園,可供市民追憶八百餘年前的史蹟。

據已故的英國史家家、香港考古學會創辦成員白德(Solomon Bard)在《香港文物志》一書所記:發現此塊界石數年後,「古物古蹟辦事處在許舒(James Hayes)博士的協助下,在銀礦灣北端萬角咀又再發現一塊一模一樣的界石,而此塊界石則似乎未被移動過」。

此外,梅窩歷史建築有袁氏大屋,亦名「餘德利圍」,乃位於梅窩涌口橋頭村的古屋,約建於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於2009年12月18日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建築群則包括主屋、前屋、穀倉、東更樓、西更樓及毗鄰的小屋。

袁氏大屋乃由國民黨前委員袁華照所建,二戰時曾有效發揮暸望的功能,可防禦日軍進襲;此屋部分今已荒廢,另一部分則為附近度假屋的工人宿舍;現仍存有一台大炮——其實梅窩有四大更樓(即瞭望台),除此兩座更樓外,其餘兩座為鹿地塘更樓及蝴蝶山更樓。

銀礦灣位於大嶼山東南部,海灣內為梅窩,西北山崗曾開採白銀,故海灣命名為銀礦灣;至於梅窩鹽田,則在伍仙橋附近,鹽田形狀似布袋或者漏斗,復有堤壩分隔,利於產鹽。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