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17日

陳春燕 大學道

港大醫學院「指揮」 梁卓偉頌揚大醫精誠

在二千多年前,齊相管仲已深知「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培育人才是社會長久發展之道,尤其主管醫學的教育工作者,更肩負「教懂一人,醫好萬人」的使命。

現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自小已熱愛音樂,夢想成為音樂家,但因爸爸反對下,繼而修讀了醫科。今天,當不成職業音樂家的他,沒有遺忘最愛的音樂,更不時出任樂團指揮。

正職身兼教育與行醫的角色,這位「指揮家」一樣指揮若定,他對自己、學生念茲在茲的是「大醫精誠」,即醫者除要醫術精湛,也要有極高品德修養。

2008年,梁卓偉被委任為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第一天上班便遇上三聚氰胺事件;到2009年香港豬流感個案確診,他每天都在鏡頭前與公眾見面;兩年後接替特首辦主任一職,做過前特首曾蔭權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籌劃胡錦濤主席來港慶祝回歸15周年的準備功夫、設立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

從一位學者、醫生變成市民熟悉的官員時,2012年政府換屆後,他卻選擇回到校園。梁教授笑道:「在政府工作時,大家見到我的次數比較多,也可能太多。所以下崗後我本來一心一意休養生息,希望可以專注做多點研究、教學的工作……」

「回巢」港大醫學院不足一年,梁教授隨即被任命為醫學院院長。或者有人以為這位醫學院百幾年來最年輕的院長(當年41歲)是「空降部隊」,他卻說自己其實是「紅褲仔」。原來加入政府前,他已在港大醫學院工作了10年,由最前線的講師開始做起,對他而言回歸大學是理所當然。

嚴父逼讀醫

「由胎教開始,除了在政府工作的幾年,我從未離開過校園。以前自己是學生,之後從事醫學、音樂教育。我的媽媽也是一位中學老師,可說我自小便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無獨有偶,醫學院所在位置曾是羅富國教育學院。現在梁教授在這裏教書,以前他的母親在此讀書,對他來說這個地方意義重大。

童年時期因哮喘病經常看醫生的梁教授,原來因討厭吃藥而最怕見醫生,更不用說以此為志願。像媽媽般做音樂老師,或者讀文學、哲學才是他的理想。當年一家移民加拿大後,他甚至瞞着爸爸,除了報考醫學院,又報考音樂學院。梁教授更公開說過,他爸爸認為學音樂難以搵食,一直反對他以音樂為終身職業,問及嚴父的往事,他笑說:「爸爸曾說如果我要讀音樂,他不會給我錢交學費。」因此在醫學院和音樂學院也錄取他下,最後他聽從了爸爸的話,選擇了「搵到食」、幫到人的醫科。

雖然讀醫不是第一志願,但梁教授卻沒有嫌棄醫學,那些年他更因媽媽患了腦瘤,繼而主修腦科醫學,並且成為腦科醫生。之後梁教授因想幫助更多人,由九十年代最熱門的腦外科轉投當時相對冷門的家庭醫學和公共衞生。

因為深信一場臨床手術每次可以救一個人,但公共衞生政策卻可幫助無數人。眼見公共衞生這課題在全世界的發展愈來愈先進,所以他重回港大醫學院擔任系主任不久,馬上便着手將社會醫學系提升為公共衞生學院。重執教鞭,工作依然馬不停蹄,他講笑般說可能自己是「辛苦命」。

革新醫學課

在教育產業化的商業社會,學習、選科與出路、「錢」途掛鈎。作為香港人眼中的「神科」,梁教授直言:「神科與否只是供求問題。教育,尤其讀醫,是細水長流而非一時三刻便能見到成績的生意,而將教育當作生意亦非正路。」

同一時間,當慢性疾病愈來愈流行,而疾病的社會、經濟、文化成因又被忽略,醫生的觀察力、同理心、反思和批判能力就愈加重要。於是約5年前開始,梁教授與醫學院的課程設計小組逐步革新醫科課程,加入醫學人文與倫理的元素。透過講座、工作坊(包括歷史步道尋訪、戲劇、音樂、電影欣賞、敍事醫學、正念冥想等形式)、對話系列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醫學歷史、醫病關係、人道精神、生死議題等傳統醫學教育所忽視的範疇有更深刻的認識。

「何謂給人健康、予人幸福?身體治好、無病無痛便是快樂?真正當上醫生,在緊要關頭下決定時,就會見到醫學人文與倫理的重要性。記得有次羅便臣道塌樹,一個孕婦被壓傷。作為醫生,你認為應該馬上幫快要不行的孕婦準備分娩產子,還是不應為先救孩子放棄媽媽?如果小朋友一出生就沒有媽媽,他的生活、人生將會如何?一個人由0至80歲的命運就靠你在那8至10分鐘內的選擇決定。假如找到孕婦的家人,你又如何向他解釋?如她是單親媽媽怎麼辦?這便是醫學人文,落刀的一刻不難,但決定的重點才是最難。」梁教授說。

個人化學習

當上院長第4年,醫學院迎來130周年。對於坊間稱呼醫學院為「百年老店」,梁教授認為除慶祝、紀念外,更應在前人奠下的基礎上傳承、推進。因此自2016/17學年,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MBBS)的學生,又有一年增潤年(Enrichment Year),可在第3年按個人興趣和學習需要制訂個人化的學習目標。

如學術型的學生可以到海外大學交流、參與國際知名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又或透過「醫學學人計劃」(Medical Scholars Programme)兼修醫學研究碩士(MRes in Med)、公共衞生碩士(MPH)等其他學位課程,畢業時會獲頒兩個學位。另外,醫學生亦能通過服務學習計劃,到發展中地區參與人道救援或促進醫學發展的工作,藉着親身經歷學習。「讀醫學科學也應多理解人文,文理兼備才能成為大醫。」教授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創立年份:1887年

院長:梁卓偉教授

學院概況:轄下有14個學系,另設生物醫學學院、中醫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以及多個專責不同研究領域的中心。

學士課程:開設內外全科醫學士、護理學學士、中醫全科學士、藥劑學學士、生物醫學學士5個學士課程,共有514個學位。

DSE成績(內外全科醫學士):由計算4科必修科加2科選修科成績改為6個最佳科目成績。2016聯招中,以內外全科醫學士為例,DSE成績中位數為38分(以4科必修科加2科選修科成績計算)。

面試資訊:由2017年起,醫學院將推出「迷你多站式面試方法」。此面試形式在香港相對較新,但其實在海外醫學院已日漸普及。面試由數個迷你面試站組成,申請人須輪流到每個面試站,在限定時間內進行面試。每個面試站由不同評核人員評分,考核申請人不同的能力及評估申請人是否適合入讀醫學院。評核範圍包括道德倫理、溝通技巧、時事常識、批判性思考等,申請人如欲在面試中有好表現,首先心情要放鬆。回答問題時則要具體而不空泛,並且具同理心,能易地而處,同時適當地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在具爭議的課題上,就要懂得平衡「道德倫理」和「法律框架」之間的矛盾。

參考網址:www.aal.hku.hk/

 

撰文:陳春燕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