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9日

陳仲謀醫生 身心掃描

談香港精神病普查結果

上月港人祈望已久的《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報告》終於面世,篇幅多達200多頁,其中部分建議引起業界及持份者的興趣,尤其是政府會考慮設立一個高層次的組織,去統籌精神健康服務的措施和政策。報告中其他方案有不同程度的爭議性,於是挑起不同界別人士的熱烈討論。

筆者5月初於衞生署的網頁下載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香港精神病普查報告》。作為精神科醫生的筆者,客觀地認為這份似乎被「冷落」了的報告,應該比前者,對制訂香港未來的精神健康服務政策更具參考價值。

以前的港英殖民地政府,很久都沒有做過全港性的「精神病患者普查」。1982年,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首任講座教授陳佳鼐醫生,曾經做了一個較小規模的相類普查,但只局限於沙田區。當中所得的數據雖然受到「地域性」的制,但對制訂港英時代的精神健康服務政策,起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水浸眼眉

前幾年,在全世界精神健康服務居於領先地位的澳洲和紐西蘭,她們的有關負責人曾先後訪港,參加研討會和進行學術交流。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準確地掌握整個地區精神病患者的有關資料,是設計有「地方特色」的精神健康服務政策的先決條件。換句說話,這就是醫學界的老生常談──對症下藥。因為每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會有不同的差異。所以,某處成功的做法,在別的地方可能行不通,這就是古人所說「橘越淮則為枳」的道理。

當然,我們亦必須參考別人成功的榜樣,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平衡2方面的矛盾,當然是需要所有持份者聯同政府各部門,根據普查的數據,掌握本地真實具體的情況,集思廣益,定出最適合香港的政策。

話得說回頭,特區政府2010年向本地2間大學的精神病學系撥款,作為普查全港精神病的經費,並以此為日後制訂精神健康服務政策的指南。其實,普查的《中期報告》早已在2012年發表;而《最後報告》亦在2014年完成。但不知基於什麼原因,這份百多頁的報告,當中載有很多寶貴的客觀數據,延遲了接近3年才「得見天日」。

這個普查觸及超過5900位香港市民,重點是找出患上「常見性精神病」(Common Mental Disorder)的人口比例:幸運地,最後的調查顯示CMD的比率較中期報告有輕微的下降,由14.5%跌至13.3%。

不過,以下的數字卻令「有心人」非常擔心,不是𣏌人憂天,也不是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大志,而是「水浸眼眉」的事實:

1.抑鬱症(Depression, Dep):2.9%

2.經常焦慮症(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GAD):4.2%

3.焦慮抑鬱症/混合性焦慮症(Mixed Anxiety Depressive Disorder, MADD):6.9%

4.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1.5%

5.嚴重的精神病:2.5%

6.酗酒(Alcoholic):2.2%

7.依賴物質(Substance Dependence):0.7%

8.藥物依賴(Drug Addiction):2.1%

9.中至強度的害性依賴飲用酒精(Moderate to High-risk Harmful Drinking of Alcohol):5.4%

上述9項,可以歸納成3種類型:第一是相對「輕度的精神病」(情緒困擾而惡化成為抑鬱和焦慮症),第二是「重性精神病」,例如思覺失調/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第三是酒精和藥物的濫用(Drug and Alcohol Abuse),導致產生嚴重程度不一的精神病。

千絲萬縷

另外,普查所展示的其他數據,一定可以幫助有關當局更準確地調配資源:

在CMD中,患上「輕度的精神病」或有情緒問題的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較年輕的成年人」比較容易患上焦慮抑鬱症;「較年長的成年人」患有抑鬱症和經常焦慮症的機會比其他年齡組別高。最重要是患有精神病的人,特別是「嚴重的病人」的社交和心理功能受損/精神障礙(Impaired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身體負擔/毛病加重(Higher Physical /Health Burden)、陷入弱勢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惡劣的生活質素(Poorer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初步顯示,政府應該特別注意和照顧「草根階層」的身心健康,提供多些就業機會和舉辦各類型的康樂社交活動,以針對他們的實際需要。

最後,據普查報告所得,不幸罹患嚴重精神病的人,他們大都有家庭病史(或許是遺傳因素),或在人生過程中身心遭遇到苦痛的經歷。政府或許需要直接或者透過一些慈善組織,向他們給予適切的恩恤和幫助,例如成立基金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病人、籌組病人權益和互助協會……

綜觀整份普查報告的結果,當中的主要數據和其他經濟發達的地區相若,所以香港考慮效法其他先進國家的措施,是理所當然的。香港CMD的數字高達13.3%,以接近800萬的人口計算,患者超過100萬,即每100人有6至7個需要醫療診治。明眼人都知道形勢嚴峻,任何為政者均不容忽視。

處理這個刻不容緩的問題,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還牽涉的家庭、社會、教育和經濟問題,這正是千絲萬縷的糾結。有關當局、所有持份者和有心人,都要同時充分掌握上述的2份報告的內容,互相參照,細心分析,才能找出可行的解決方䅁。

至於筆者個人的意見,將會在下期和各位討論。

撰文: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