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4日

車錫英 護理天地

左心室輔助器 末期心衰患者曙光

心臟衰竭簡稱「心衰」。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的定義,心衰是指心臟泵血不足,無法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血氧而引致的一組臨床綜合症狀,例如呼吸困難、疲乏和水腫等。目前治療心衰的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吸氧及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如低鹽飲食等。心臟移植是末期心衰的最佳治療方法,但由於供受者比例失衡和器官缺乏,很多病人都沒有機會進行心臟移植。有研究指出,超過三成心衰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的過程中死亡。

植入俗稱「人工心」的左心室輔助器,是等待心臟移植期間的過渡治療方法,可有效輔助及改善病人的心臟功能。近年,隨着科技進步及植入技術迅速發展,植入左心室輔助器已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作為末期心衰的最終治療方法。

左心室輔助器是一種輔助心臟左心室將血液泵入主動脈以維持循環血流的機械裝置,通常由3部分組成,包括置於體內的心室輔助裝置、體外的控制器和電池,以及連接體內和體外部分的皮下連接線。植入輔助器後,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心臟負荷,增加排血量,從而改善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同時,由於心臟本身的供血得到改善,可有效促進心肌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恢復,為心室重構創造有利條件。

全球廣泛應用

全球首宗左心室輔助器植入個案於1966年在美國進行,患者是一名37歲正在等候心臟移植的患者。受當時的技術和材料限制,首例中使用的第一代左心室輔助器體積龐大,體外部件繁雜,電池最多只能供電5小時,動力系統功能不夠穩定,病人使用極不方便,更要面對較高的感染、出血和栓塞風險。隨着材料、電池、動力技術等不斷進步,輔助器在結構和功能上也不斷升級。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左心室輔助器不僅體積細小,結構精密,而且供電和泵血功能比以前更穩定,具有較高的醫療耐久性,從而促使左心室輔助器可以發展成為末期心衰的最終治療方法。

調適日常生活

左心室輔助器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以美國為例,根據統計,截至2013年中,共有10542人進行了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每年有超過2000名心衰患者以此作為最終治療,這數字更逐年遞增。在亞洲,台灣於1996年成功完成首宗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台北榮民總醫院更於1999年引入亞洲首例電子式左心室輔助器。新加坡於2001年首次引入左心室輔助器。近年,亞洲各國在這方面的技術迅速發展。2011年,日本將本國製造的2種左心室輔助器納入國家醫保系統,自此植入個案大幅增加,至2014年共有424位心衰患者植入此裝置。

至於本港,目前左心室輔助器的植入手術主要在瑪麗醫院和養和醫院進行。根據搜尋到的資料顯示,瑪麗醫院於2004年成功為一名等待心臟移植的心衰患者進行了香港首例的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並於2010年首次引進完全植入式左心室輔助器。2011年,養和醫院為一名患有末期心衰的長者進行亞太區首例以左心室輔助器作永久治療。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內地在這方面的技術起步較遲,但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有多家醫療和科研機構開發了自家品牌的左心室輔助器,更不斷改良及提升設備功能。

長期植入左心室輔助器的患者,在生理、心理和人際關係方面需面對各種適應問題。

首先在生理方面,為確保輔助器能夠正常運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上如衣着、衞生(包括為皮下連接線更換敷料)及睡眠習慣等,以及家居安排上如家居電源插頭設計等,都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在心理方面,大部分患者會經歷焦慮與恐懼,擔憂輔助器會否出現設備失靈、電源不足、操作故障等潛在問題,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亦會為患者及家屬帶來困擾。

在人際關係方面,長期戴着輔助器外置部分難免會感到不便,甚至影響自尊心或抗拒社交,所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適應非常重要,有助患者重塑在公共場合的常態。

患者和家屬在上述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他們能否減少焦慮和提高生活質素的關鍵。因此,醫護人員為他們提供的教育與培訓非常重要。患者在出院前,護士通常會教導病人及家屬:1.輔助器的日常操作和功能維護,例如充電程序和功能檢查;2.皮下連接線的日常維護,例如如何固定及更換敷料;3.藥物的管理及出血栓塞等副作用的監測;4. 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家居安排上的適應,例如低鹽低脂飲食;5.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植入左心室輔助器帶來的心理困擾;6.發生緊急情況時如何正確地應對及尋求醫療協助。出院後,護理人員會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跟進患者的最新情況,並提供持續教育和諮詢,為患者的長遠健康和生活質素提供支援。

過渡治療方法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心衰的發病率不斷提升。面對有限的心臟移植機會,植入左心室輔助器治療末期心衰是無辦法中之辦法。如今,隨着醫學科技及工程技術高速發展,輔助器的製造愈來愈精密,功能愈來愈完善,製造成本亦逐步降低。植入左心室輔助器作為等候心臟移植的過渡治療方法,以及末期心衰的最終治療方法,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受惠,為更多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撰文:車錫英_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