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2月24日

李維榕博士 故事從家開始

爸媽是否在一起?

我們都知道孩子關注家庭關係,但是關注到哪一種程度,卻不容易讓人了解。

最近見到一個12歲的男孩,因為肚子痛、頭痛及失眠,不能上課。母親很擔心孩子不受教,孩子也的確不停頂撞媽媽。但是很快就發現,這並非只是管教問題。

這孩子的父母存着極大的分歧。孩子說:「長期看着爸媽鬧矛盾,我每個晚上都睡不着覺,只想着他們萬一分開,我應該跟誰?」

他又說:「他們總是無止無休,我想盡辦法都不能讓他們平靜下來,我只是個孩子,怎樣着急也幫不上忙,只有把焦慮一口氣吞下肚子裏……我時常感到滿頭煙霧,重重的壓在頭上……」

孩子一囗氣就交代了他的各種病徵,比心理醫生的診斷還要貼切。

另一個16歲的少女,患上抑鬱症。她的父母已經離異多年,仍是唇槍舌劍,一碰面就彼此數落,欲罷不能,鬧到最後就各自跑掉。

女兒說:「我總是記得小時候的一個情景,當時爸媽吵得厲害,然後各自走了。剩下我一個人抱着弟弟,我很生氣,怎麼人人都跑了,剩下我來照顧弟弟,很想把他丟下,但是卻無法走開……」

追問雙親行蹤

她說她不知道為什麼老是記得這一段兒時的情景,其實,那並非一段偶然的記憶,而是她一直以來的心態,形塑了她在家中扮演的角色。父母離婚後,她繼續為父母收拾殘局,她說:「他們才是主角,一個男主角,一個女主角,我只是一個做旁白的人,但是為了做旁白,我就必須觀察着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每個人心中沒有說出來的所思所想……」

這個旁白敍事的人,就是這樣一直沒法離開父母的故事主人翁!

她又說:「他們一見面,就像打拳擊,你一拳我一拳,直攻要害。而我,就是他們的保護手套,盡量減低殺傷力。」

如此一來,父母擊向對方的每一拳,都打在她身上!

有趣的是,女孩不單沒有逃走,反而是放棄外面的世界,繼續糾纏在父母的轇轕中,憋出一身毛病,卻怎樣也不肯走開!

另一個卡在父母關係的少女,已經20歲,上了大學一年,卻以各種理由回到家中,是另一個抑鬱症的版本。她的父母看似十分和睦,凡事有商有量,深知女兒着重他們的關係,盡量避免摩擦,甚至聽從治療師的提議,夫婦每周相約一同外出。

可是,女兒就是不相信父母會真的在一起,不停打電話,問他們有沒有走散了。與其說她患上抑鬱症,不如說她有強迫症,不能停止追查父母的行蹤。

她說:「這一種對父母缺乏信任的感覺,自小就有,也不知道從何而來。總覺得他們不會長久在一起,一下子就會分開,一定要不斷監視他們,明明看到他們一起出外,也不能放心。」

她的母親補充:「她不斷給我打電話,老問我,你是否和爸爸在一起?怎樣也講不服她!我們都被她逼瘋了!」

驟眼看來這少女真的莫名其妙,但是人的種種奇怪行徑,往往都有其因果循環。很快就發現,少女的父親長期酗酒,母親全無辦法,這個家中不可公開討論的秘密,演化成少女的心魔,一種obsession,一個不斷重複的問題:爸爸媽媽,你們是否在一起?

爸爸酗酒,原是大人的事,孩子即使關注,漸漸也就不再煩心,因為成長的道理,就是面對家庭以外的世界。偏偏有很多癡情的孩子,就是以各種方法,包括出現心理病態及種種奇怪的行為,守着家人不放。

向母討債藉口

這是一種不肯離家的症狀,這些孩子,自小就習慣觀察父母,父母親有任何解決不了的心結,孩子都接收下來,成為自己的心結。很多孩子的身心症、厭食症、抑鬱症及拒學問題,都與這種家庭狀況有關。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孩子長大成人,問題可能會更加嚴峻。

最近看到一個33歲的成年人,智商有140,長得眉清目秀,曾經出國留學,現在卻在精神病院住了一整個月。他無法處理自己的日常需要,包括撒了屎尿也不去清理,讓他那已經離婚30年的父母不得不繼續為他張羅一切。

他說:「我選擇依附父母!」

知道有選擇就好,只是已有30年歷史所養成的習慣,要改變談何容易?

這個成年人的回憶,都是圍繞着3歲時目睹父母的不和,他說:「小時候父親不常在家,一回來就與母親爭吵不休,然後他走了,母親就把氣都發在我身上,不停打我……」

初時以為他是一個來自家暴的孩子,後來才察覺,這是他用來向母親討債的藉口,讓她現在要對自己加倍補償。

其實多年來母子唇齒相依,母親已經成為兒子的聲音、兒子的手、兒子的腳,哪有置他不管的可能。父親已經另組家庭,兒子說:「我可以接受這個阿姨,但是母親卻絕對不能有別的男人!」

兒子的病,讓一對已經分離30年的父母不得不相聚一堂。只是要維持這個父母同堂的假象,兒子就要自廢武功。

孩子的心願,就是父母同堂和睦,父母給孩子的最好教育,莫如一個安穩的家庭。即使不能同堂,也要和睦!

撰文 : 李維榕博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