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10日

林艷虹 鑑賞天地

七十後何傑 畫中畫開新視野

「現在中國的藝術市場蓬勃,全中國的藝術家通通跑到北京、上海兩地去,他們大多在北京近郊周圍開間畫室,有很大的地方。他們只要在那邊畫畫,就會有人去拜訪他們。」

以前,頂尖的藝術家才不愁衣食,靠賣畫為生,現時像何傑這類七十後新銳藝術家也能吃得飽,尤其是在藝術市場蓬勃的北京,藝術家少有懷才不遇、不賺錢和抱怨這種事,每個人都可能是藝術潛力股。何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2005年於魯迅美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出道至今集中創作油畫,並以個人獨特風格開拓一條藝術路。

「今時今日,藝廊在國內愈來愈多,國際一流藝術家的展覽在北京都能看得到,像我們這一代藝術家相對較幸運。」現居於北京的何傑,在當地設有工作室,全力創作。

他喜見今天北京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多了:「大陸人口多,美術院多,師生關係良好,能把藝術傳承下來。而且,普遍職業藝術家每月都有三、五千元(人民幣收入),因為地段便宜,有些人買塊地就自己蓋(屋子),就算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室,租金也平,一年由2萬元到10萬元人民幣不等。」

空間充足已教港人羨慕,難怪他對內地藝術的前景抱持樂觀看法,不再是空談理想抱負,而是可以謀生,養活自己。生於湖南省常德市,何爸爸是公司總經理,母親是採購主任,姊姊則在大學念英語,他們都跟畫畫沒有關係。

受好友影響

何傑笑言,喜歡畫畫是偶然的事,因為小學和初中的一位好友是畫畫的,還畫得不錯,令他很崇拜對方。考上高中以後,他就開始拿起畫筆跟好友創作。「湖南是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小時候都是畫水彩畫。後來來到北方,都是工業化城市,感覺冷冰冰的,很大反差,這確實對日後繪畫發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於選擇藝術這條路,他慶幸父母都很支持。「他們想法很簡單,只要考上大學,自己養活自己,他們就覺得OK啦,你有什麼理想,也不限制你。你知嘛,七十年代大陸碰上『大學熱』,那個年代的大學挺難考,父母認為兒女一定要上大學,這是第一目標,工作是第二目標。」

何傑的目標亦很清晰,就是考上一流的美術院,他分別於2000及2005年取得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學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我在魯迅美術學院教書,然後也有畫畫一段日子,始終畫畫是我的專業。」

第一次到北方工業重鎮瀋陽學習和生活, 對生長在多山多水秀美環境中的他來說,北方這些公共建築之多和體量之大,給他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因此,有評論家認為他早期的一批公共建築系列作品中,畫幅超大,建築及其建築環境中的花壇、樹木等形象,都被他塑造得強悍而無情、筆觸粗糲、顏料厚重及色彩灰暗。

他曾經放棄畫布,從事攝影創作2年。「遇到身邊做攝影的朋友,跟他們交流,於是又開展攝影創作。接觸另一個媒介,相信對日後創作有幫助。我也參加過一些攝影展覽,可是參展後發現很多東西自己駕馭不了,因為做影像工作必須有自己一個團隊,很多想法要傳來傳去,漸漸地連自己的想法都消失了,不像繪畫可以自己控制,所以我重新畫畫。由於攝影的經驗,想法、觀察、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圖像的挪用有了新的思維方式。」

難忘曾灶財

2012年他把畫面的題材轉到個人經歷,把生活記憶,過去與未來的想像,在漂浮的現實和未來想像之間,建立一個沉重而動盪不安的意象。「有時家人會看我的作品,但看不懂,像我媽說:『哎呀,顏色挺好看的!』他們雖然不太懂,但很支持我。」

現在他是個職業藝術家,全力創作,和畫廊合作準備個展。「基本養活自己,沒成問題。」他自嘲:「我什麼也幹不成,只能畫畫,不能修燈泡,也沒有什麼技能。」

10年前,他參與Osage藝術空間聯展,初踏香江。10後重回這座城市,他發現變化挺大,畫廊愈來愈多,亦趨向國際化。對於香港藝術家,他自言少來港,接觸不多,不太認識。「唯一印象最深刻的是街頭塗鴉藝術家曾灶財,記得第一次來香港的時候,在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出來,就看到四周的塗鴉,我和很多北京藝術家都說,這一定是香港一個很重要的藝術家。」

他最近在香港舉行最新個展「中間態」(即日至11月18日,保利香港藝術空間),展覽共有21幅油畫作品。「展覽的題目『中間態』是從美學角度來說,我的作品既不先鋒,又不是很古典,正好在中間狀態,並以觀看者態度去看社會現實,這正是我這幾年的繪畫狀態。有些評論家看到這個主題,大部分會以社會學角度去解釋,這是他們的理解,我還是從個人繪畫的形式去創作和思考問題。」

「畫框」是何傑的繪畫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布局之一。無論是風景或者人物的題材,他的油畫常常採用畫中畫的結構,在油畫的畫面上再繪畫一幅油畫,當中包括2013至2016年所創作的「永痕」系列。「我偶然看博物館的時候,看見Lucian Freud一張名畫,它感動了我。記得九十年代上大學的時候畫了他的一些肖像畫,並花了一個月生活費買了他一本畫冊,幾年前看到原著,起初以為很大幅,結果在博物館看這麼小,真實體現完全不一樣,瞬間靈感覺得畫框涵蓋了很多意義,於是把我小時候看藝術品的記憶全都融合畫框中。」

他特別喜歡作品《人民的舞台》:「背景是從《時代周刊》裏面看到英女皇加冕儀式,然後我把這個整個舞台華麗的感覺全都抽掉,我認為舞台的呈現最重要的是觀者,所以一個舞台不是一個人的秀場,於是把它的視點轉移,變成平面化的舞台。畫的時候一直思考,從構思到完成約一個星期。」

教幼子畫畫

他形容藝術需要直覺,有些藝術家理性化,有些強調直覺,他屬於後者。「試過在工作收集垃圾的時候,在垃圾堆裏面看到一張絕對不能創作的圖像,我把它重新再畫,然後就賣掉。」

雖然他喜歡即興和偶然的刺激,但他強調自己是典型處女座。「星座我不懂,但是我一看處女座的個性,就覺得跟自己很像,很完美主義,做事很有計劃,很有時間性,所以老闆從來不擔心,哈哈。」

藝術創作精神同時影響何傑教育下一代的方針,已婚的他與太太育有一名兒子,今年3歲零8個月。「我肯定會教他畫畫,從他小時候就給他買了很多顏色筆,出差見到顏色筆又買給他,所以現在他已經會畫畫,即使將來不想學藝術,至少有個熏陶。」

提起家人,他繼續滿臉笑容地說:「兒子還拍過廣告呢,當時有美國攝影師來北京拍攝,需要選幾個小孩,當時工作室有很多小孩在畫畫,兒子才一歲多,他看見我的小孩就要他,拍起來整個感覺蠻自然。」

不像一般藝術家把所有時間傾注投入於藝術創作,這個慈父很懂得生活和工作平衡。「不出差的日子,每天會去北京工作室,不畫畫也有思考氛圍,因為在家中干擾太多。當然不回家也不行,他們也得找你。」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