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4日

李宇銘博士 醫博知源

豆腐寒涼嗎?

有些人認為豆腐寒涼,不宜多吃,甚至說各種大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腐花、腐皮等都是寒涼,究竟是否如此?又聽過一種說法,認為豆腐寒涼,因此在吃火鍋打邊爐的時候,加一些豆腐作為湯底,好讓火鍋的「熱氣」得以緩和,這是否正確?這裏面混雜了多種問題,以下逐一釐清。

首先須要指出,豆類並非寒涼食物。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黃豆,傳統對黃豆的性味認識,大都認為黃豆是甘平或甘溫,黃豆本身並不寒涼,因此各種豆類製品也是寒涼的說法並不正確。

那為什麼說豆腐寒涼?因為傳統製作豆腐、豆花時,一般用上石膏作為「凝固劑」,而石膏在中藥學上屬於清熱藥,因此就認為豆腐寒涼了。

這種說法雖然合理,石膏的確是寒涼的,但不要忘記, 中藥上的寒熱有程度之分。在《神農本草經》上記載石膏的氣味是「辛微寒」,它雖然屬於寒涼藥,但寒涼比較輕而稱為「微寒」,故此現在一般臨床醫師使用石膏也經常大劑量使用,一般處方劑量大約30至60克。可是,在一碗200克的豆花之中,只有不到0.3克的石膏!一磚豆腐也沒有幾克石膏。

豆類容易過補

因此,豆腐之中石膏的寒性相當輕,幾乎起不到清熱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李時珍《本草綱目》的黃大豆條上記載:「大豆有黑、青、黃、白、斑數色,惟黑者入藥,而黃、白豆炒食作腐……不可不知其性味也……甘,溫,無毒。生溫,炒熟微毒。多食,壅氣生痰動嗽,令人身重,發面黃瘡疥。」

一般大豆的特性總體屬於「甘平」,而黃豆之性屬於「甘溫」,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黃豆,加上少量石膏,也不會影響其總體的溫性,頂多只是減輕了部分溫性,使豆腐變得平和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豆腐顯然不是寒涼之物!

可是,為什麼有一些人吃多了豆腐、豆製品,身體會覺得寒涼怕冷?這並非因為石膏的寒涼,而是由於黃豆本身的問題。就像李時珍提到的「多食」可以出現各種不適:有痰咳嗽、身體重,這些也很像是寒濕所導致的問題,實際上並非黃豆本身寒濕,而是豆類屬於補益之品,可以補脾胃,甚至補益五臟,但是如果補益太過,那就容易導致脾胃氣滯,壅塞不通,故此常說的「吃豆容易導致胃氣脹」,就是這個道理。

當一個人多吃豆類,吃滯了,人的氣血就不通暢,氣血運行周身不足,人就自然感到怕冷,容易受寒。因此,豆腐本身雖然並非寒涼食物,但豆類補益易滯的特性,尤其是吃了容易胃脹腹脹、虛不受補之人,就應該謹慎不宜多吃了!中醫講求過猶不及,並非一味補益就對身體好呢!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