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31日

羅思敏醫生 家庭醫學

醫學人文裏的藝術情愫

由衞生署和香港電台聯合製作的電視連續劇《我的家庭醫生》第二輯於半年前首映,每集的平均收視達一百萬觀眾。我早於第一輯開始,已經跟這電視劇結緣,優秀的幕後製作團隊開啟了我對戲劇藝術的熱愛。

猶記得第二輯的第一集名為《傑仔的煩惱》, 編審安排由演員王喜飾演的家庭醫生在替年青病人傑仔解決身心煩惱之後,應邀到學校欣賞傑仔和一眾同學的音樂劇演出,載歌載舞。

沒有想過,事隔半年,我這位負責照顧校園健康的家庭醫生,昨晚真的被同學邀請到校園的劇院,欣賞他們自創的勵志音樂劇,同學們在應付繁重學業之餘,仍然能夠集編、導、演、歌、舞於一身,在台上把青春發熱發亮,我在台下作為兩百位觀眾的其中之一,彷彿把編審筆下的劇本帶回真實的生活裏。

身心社靈

在校園行醫,大部分的求診病人也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大學生,從患上傷風感冒等身體不適,或是面對考試壓力而導致焦慮失眠,到承受失戀和被好友排斥的社交困擾,以至思索人生的真諦及社會公義的靈性層面,都會在診症室裏被談及。

因此,世界衞生組織把「全人健康」定義為身、 心、社、靈四大範疇,絕對並非不切實際的「離地」理論;以為家庭醫生只需要派收鼻水藥的人士,只要願意打開心扉,便能聆聽到人世間有笑有淚的故事,並感受到醫患之間那份珍貴的互信情懷。

也許由於我從小在香港演藝學院長大,藝術比起醫學更早在我的人生佔據一個重要位置,也成了今天我與病人溝通的一道重要橋樑。除了以往在我的文章曾提及過的音樂、舞蹈和文學,戲劇也是其中一種常在我的診症室裏談及的藝術。

朗仔是大學一年級生,他被老師轉介來求醫的原因是因為疑似深夜沉迷追看英超足球比賽,導致多次早上缺課(又稱「走堂」),老師希望醫生可以評估一下,究竟朗仔有沒有患上「睇波睇上癮」的精神問題,從而協助朗仔「康復」,成為一位能夠準時上課的好學生。

醫生: 「朗仔,轉介信上提到你經常半夜不睡覺,因為要睇英超,可惜我對英超不太了解,可否告訴我英超有什麼最吸引你的地方呢?」

朗仔: 「醫生,你一定是以為我沉迷上睇波、賭波之類吧!哈哈!你錯了!」

醫生: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如何錯了,我如何錯了呢?」

朗仔:「因為我隨時可以不看。」

醫生: 「那倒也是,如果成癮的病人,的確會喪失了自由意志,做不到隨時不看的。朗仔,你用你的自由意志去選擇半夜睇波,而不睡覺、不上課,我估計一定有你的原因吧。」

朗仔(認真思索後說):「是逃避。」

醫生:「逃避什麼呢?」

朗仔: 「這一科,只有枯燥乏味的數字,我一點興趣也沒有,從來也不是我的選擇!只是爸爸想我出路好,才迫我選的!」

醫生: 「原來是這樣,那麼如果讓你自己選,你會選什麼科呢?」

朗仔(思考了兩秒鐘後): 「我估計會選一些與人文有關的科目。」

丹麥女孩

之後我留意到朗仔凝望着診症室的一幅畫,是二十年代丹麥女畫家Gerda Wegener 的其中一幅代表作,這位女畫家的作品近年被香港人所認識的主要原因,大概是與半年前在香港上映的一套電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有關;這是一部傳記電影,記述當年Gerda的丈夫Einar發現了原來自己喜歡成為女性,力排眾議,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首位完成變性手術的人;妻子Gerder縱使失去了原來的丈夫,卻仍然對變性後的Lili不離不棄,可見Gerda對愛的堅持,以及Lili爭取做自己的勇氣。

醫生: 「朗仔,我見到你看着這幅畫,你知道這位畫家的故事嗎?」

朗仔: 「是的,我很喜歡那套電影,醫生,你也喜歡嗎?」

醫生:「對呀,你為什麼喜歡呢?」

朗仔: 「因為丹麥女孩演活了做自己!我也很想……她連變性都可以,我卻連選修那一學科也要聽從爸爸的指令。」

醫生: 「既然你心裏渴望做自己,為什麼仍選擇聽從爸爸的指令呢?」

朗仔:「因為我不想爸爸失望,不想他難過。」

類似的原因,我的確聽過不少次,又是一位孝順的孩子。

沒想到,朗仔接着頭頭是道地說:「在這段睇英超的日子裏,我已經想清楚了,爸爸的經濟考慮也不無道理,丹麥女孩要演活自己去變性,最起碼也要有足夠的金錢去支付手術費用吧!醫生,其實我已經報了經濟科,打算嘗試二年班轉系,這一科不是爸爸心裏最抗拒的,但又比現在這科多了點社會和人文的元素。」

不少成年人覺得年輕人出事時只懂逃避,我卻看出朗仔的思考比很多營營役役的成年人更通透;試問看似繁忙的辦公室,一直為多少不欲歸家的人士,提供一處冠冕堂皇的避難所呢?有些愛會把對方捉得很緊,有些愛卻像《丹麥女孩》的最後一幕,讓絲巾從Gerda的手裏隨風飄去。

藝術家往往比一般人對日常瑣事敏感,因而引發出更深的內心感受,再通過藝術外化出來。從事人文工作的朋友,同樣地會較容易感受到藝術世界裏的情愫。這篇文章,是獻給所有堅持創作、追求夢想的藝術家,以及願意演活自己的所有朋友。

(醫學人文系列之六)

www.hkcfp.org.hk

撰文:羅思敏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