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15日

唐嘉其 醫事藥典

由染料到藥物 亞甲藍

十九世紀中期,紡織業因為工業革命的緣故而迅速成長,連帶對染料的需求亦大幅增加。以植物為原料的天然染料,亦因此而一直價格高企。碰巧此時人類的化學知識正突飛猛進,在英國科學家Perkin意外地合成苯胺紫,證明了染料可以由人工合成後,歐洲各國便紛紛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研發。

1855年,德國一位年輕化學家Heinrich Caro亦加入了染料行業。不久,公司便派他到英國,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染料製作技術。在英國的期間,Caro不斷學習研究,甚至還改良了苯胺紫的合成方法。1866年,剛在德國成立的染料公司BASF向Caro招手,於是他便回流祖國,當上了這家公司的首任研發部主管。在1876年,他合成了一種全新的,可以用來染棉布的純藍色染料,而這便是Methylene Blue,中文名為亞甲藍。

另一方面,德國一位年輕醫生Paul Ehrlich,因為受到表兄的啟發而開展了細胞染色的研究。在實驗中,他觀察到亞甲藍能將神經元細胞染色,而且也可以將瘧原蟲染藍。後者令Ehrlich推論,亞甲藍能追蹤體內的瘧原蟲感染,甚至可能將它們消滅。於是,他便嘗試為瘧疾病人處方亞甲藍。治療後,果然病人的燒退了,而且體內也不再找到瘧原蟲的蹤影。研究證實了他的想法!亦因為這項發現,所以亞甲藍也被稱為史上首種全人工合成的藥物。

不過既然有效,卻為什麼在治療瘧疾方面,不太聽人提起亞甲藍呢?那原來是因為亞甲藍會令病人的眼白和尿液變藍,看起來非常駭人。而且,當時人們已經有療效優良的Quinine,所以便對這個後起之秀不大看得上眼了。

說回Ehrlich,除了亞甲藍外,其實他對醫學界的貢獻非常大。例如,格蘭氏細菌染色法的前身,便是由他發明。還有對血球的染色法,令人們能分辨血液中不同的細胞,為血液科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今天常用的一個詞彙Chemotherapy,其實也是始自於他。而這些貢獻,亦最終令他成為了190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隔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