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9日

李維儉 教研陣地

通識價值教育(三)

第五及第六課安排了一些講座,由贐明會負責。贐明會是一間非政府資助的慈善服務機構,幫助末期病人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旅程,也協助喪親者安然地與家人道別。機構到校為學生講解及分享一些照顧末期病患者的心路歷程、末期病患者的社交及身心需要及他們家人的感受等。課上,我們請贐明會介紹一些真實個案,讓學生思考應否規範化安樂死,並以一位關心安樂死議題的熱心市民身份寄信到立法會表達看法。這個真實個案是一位患上肌肉萎縮症的病人陳先生,他發病後一年,頭部以下的肢體已不能活動自如,只剩下左腳可微微提起,只能每兩個月到醫院覆診和每周做一次物理治療,但多位醫生均表示此病不能「完全治療」。眼見自己的自理和活動能力愈來愈差,到現在只剩下吞噬和簡單發音的能力。病情雖然稱得上絕望,但每當陳生見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身邊時,他是百感交集,惟有努力奮鬥和希望奇蹟出現。由於個案能感染學生思考生命意義,接下來在有關的討論中,學生主動發言表達意見,教師在旁引導同學運用前一課學過的價值觀與概念來反思個人立場。

設思考問題

課堂最後部分,教師掌握機會讓學生透過這個真實個案正面思考生命的意義。教師指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如何評價個案中的病患者生存意志?你能否想像到患者生活裏會遇到什麼困難?試寫一些鼓勵及祝福說話給陳先生。雖然安樂死議題具爭議性,但背後帶出的價值卻是正面而積極,透過這些個案讓學生再次感受自身的幸福,活着就有無限的可能,再次肯定生命意義。課堂以一貫通識議題討論方法展開,由著名外國安樂死例子,到實踐安樂死經驗,再到香港個案及相關本港醫療指引,最後以工作坊方式把真實末期病者生命掙扎放在學生面前,由遠到近,由知識概念到感性思考,逐步引領學生認識議題爭議性,並以加強對生命可貴的信念為終。

上述事例旨在提倡教學上的交流,分享一下價值教育在通識科裏的重要性及可發揮性,課程裏的價值教育亦並非限於個人成長或個別議題,而是貫穿整個課程或新高中科目。近年來,媒體常報道年輕人意志力薄弱,往往看輕生命的意義,我想在通識教育科發展價值教育,相信能潛移默化地建立校園生活正面積極的氛圍。通識科內的價值教育相信是對社會的最大價值。

(本系列文章完結篇)

李維儉_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

王錦輝中小學資深通識科主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