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5日

吳雄 訪談錄

教育專家 張黃韻瑤分享培育優秀子女竅門

俗語有云做人父母甚艱難,做香港人父母是難上加難。過去風帆天后李麗珊說:「養孩子要400萬」,後來又什麼「贏在起跑線」等等,早已把一眾家長嚇成怪獸來,最近這個怪獸都市的電視台,在節目中提出「贏在射精前」的謬論,唯恐嚇不死家長!

在香港教育界浸淫數十載,做過英文老師,當過名校副校長,目前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UNESCO)副會長(學校)的張黃韻瑤,以資深教育人和媽媽的身份,分享培育兒女的竅門:謹記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拉牛上樹,只要順其自然,就能走出康莊大道。

張太196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旋即加入教育行列,曾經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首位華籍副校長,後來又擔任過東華三院學務總主任,更是香港融合教育的先驅。她自己有3個子女,大兒子一度讓她很頭痛,屬於讀書讀到嘔的學生,不過後來卻成為機械工程師。

她慨嘆今天的家長太緊張,課外活動排得滿滿,大小事都安排周到。「家長幼稚園已經很緊張,小學會慢慢放手,到小六又恢復緊張。」張太覺得家長要盡早放手,「有的輔導功課到小六,中學你幫得來嗎?他們根本不需要你,你還不放手,就一輩子都放不下,一定要讓他們自己來。」

她討厭補習,幾個孩子從來不補習,不像今天的孩子幼稚園就惡補。「老師課堂上說一套,補習那裏又有一套,學生容易覺得困擾。而且補習天王重應試技巧,真正的學問功夫做不到。」她表示與其把孩子的學習假手於人,不如多陪孩子上圖書館,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大兒子讀到嘔

都說每個孩子都不同,家長不能拉牛上樹。張太就有親身經歷,大兒子不是讀文科的料,小學背書預備默書,弟弟妹妹都會了,他還是不會。「讀到我和兩個小的都會背,他還是不會。最慘是他12月出生屬細仔,學習跟不上被老師安排坐後面,對上學更沒興趣啦!」

「他讀下午校,12點吃午飯預備上學就嘔吐,一開始還以為是病了,但一說請病假上床睡就好啦!原來是心理影響,害怕上學,害怕老師。後來替他換學校,在真光女子中學附屬小學,不知讀得多開心,有泳池、大操場,老師又有愛心。」

不少家長為心儀學校搬家,其實了解孩子的需要嗎?

「我經常跟老師和家長說,不要強迫孩子,每個人的長處都不同。現在流行說多種智能,其實是真的,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看書,有的喜歡中文,我兒子就背不了古文,卻對機械很有興趣。」張太最怕罵孩子的家長,一天到晚罵個不停,結果是愈罵愈反叛。

不罵之餘,還要教得其法。中學教英文和英國文學的張太,看到香港家長教英文的方法,就覺得好笑。「經常在地鐵裏看到媽媽要孩子串字,幼稚園就要這樣背法?我也最討厭用flash card,其實英文不是這樣學的,用口講就行。」很多家長常粵語、英語夾雜,這又犯了學語文的大忌。

「有家長會問:今天做咗homework未啊?其實教英文或語言,一定要用完整句子,一句句地說。你以為這樣教會一個生字嗎?其實根本沒學到。講故事也很重要,不要管他們聽不聽得懂。如果家長英文有一定程度的話,一定要多給孩子講故事。」

記者不禁說香港的家長都很忙啊?張太不以為然。

「不要總說工作忙,沒時間啦!家庭生活對孩子最重要,父母多忙都好,都要回家跟他們吃飯,聊聊白天的人與事。有空陪他們看書、行山,家長當然有自己的生活,但一定要抽些時間給孩子。其實,你可以陪他們的時間不多,到十二三歲有自己的朋友,你想陪,他們都嫌棄你!」張太希望家長能好好把握短短的10年,那樣雙方都會得益。

家長太愛鋪路

當孩子上中學,家長就要進一步放手, 讓他們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香港的家長卻喜歡「鋪路」,從幼稚園一直鋪到大學。張太聽過不少這樣的現象,「有醫科教授分享過一個故事,一個醫科生來面試,於是問:為何選讀醫?你猜怎麼答?他說:我根本不喜歡讀醫,我喜歡藝術,不過呢,你也知道,外面坐着……」

原來,該學生的父母陪他來面試,希望兒子乖乖走上醫生之路。那個教授有沒有錄取呢?「教授說:你有吉士,如果你說謊說喜歡讀醫,你這輩子要嘛讀不到,要嘛讀得悶悶不樂,你有勇氣坦白相告,那你就去尋求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原來,他被父母押來面試的!他可是準備讀大學的!」

張太的大兒子讀到中學就去英國讀書,「中六讓他去英國讀寄宿學校,一開始我還擔心他孤身一人在異鄉不適應。沒想到7月開始上課,聖誕節回來,不知讀得多開心,一班十二三人,老師讓他們自由發揮,他喜歡砌機械,後來讀機械工程。」大兒子以一級榮譽畢業,最後當了機械工程師。

大兒子讀書很費勁,另外一子一女卻很省心,她自豪地說:「小的兩個很叻,可能是我放開懷抱吧!每次去拿成績表都很開心,都是頭幾名,不用擔心像大兒子那樣。後來,出席大兒子的畢業典禮,我就說當年讀書讀到嘔,沒想到最後第一個出來領取畢業證書!」

張太是香港融合教育的始創者,她後來看到整個政策的轉變,反映香港教育制度的諸多問題,家長、老師、學生自然不會幸福。她舉例說,「當年教育署派我去北美參觀特殊學校,希望回來搞融合教育,讓有輕度弱智或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回到主流學校裏。」

融合變成溶掉

然而,美國的資源充足,能做到一對一照顧這些學生,香港照搬過來卻沒能提供足夠資源。「美國有導師跟着他們一起上課,到小息和吃飯才讓他們與普通學生一起。香港的老師卻疲於奔命,一間學校20個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卻只有兩個受過相關訓練的老師,那20人還分散各班,根本叫救命都來不及。」

更可笑的是,教育署本來有特殊教育組,後來卻解散了,融入各區裏。「既然搞融合教育,為何把那個小組溶掉啦?過去學校有問題能馬上致電求助,要是處理不了就派人過去跟進。導師們也會去不同的學校看,作用非常大。」説說到底,制訂政策的人不懂得前線之苦,又怎能照顧學校和學生的需要?

最近,張太參與聯合國70周年青年計劃「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希望讓香港的中小學生多了解香港社會和國際社會。「我們希望他們多與不同的人接觸,要明白自己是世界公民,不只是屬於香港,其他族裔人士也要認識。」今年主題包括精神健康、農業等。

不過,這個活動也帶出香港教育政策另一個問題:DSE。由於中學由7年變成6年,高中同學不敢參加太多活動。「我很不喜歡DSE,以前中五淘汰一批,好的才上中六,現在卻無論如何都上。中六七課程深了很多,與中五相差很大,做很多research。」過去高中其實是為讀大學做準備。

「現在中五已經要為考DSE做準備,中六更只有半年上學時間。所以很多學校都慨嘆找不到人做領袖生,難道讓中四生的擔任嗎?」教育政策影響深遠,學子、家長、老師都是遊戲裏的玩家,沒有好的制度,所有人都是輸家!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攝影:陳縱宇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