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16日

陳廣隆 電影講座

歷代《美女與野獸》電影重探

薔薇刺手,仍甘俯首;野獸溫柔,淑女好逑?

「孩子總是相信我們告訴他們的。……他們相信在庭園摘下一朵玫瑰,能令一個家庭墮陷爭端;他們相信野獸的手會在殺害無辜時受傷冒煙,使牠羞愧無言……」法國詩人導演尚高克多(Jean Cocteau)如是說。孩子眼中的世界,總是充滿童真洋溢美好,我們閱讀童話,當然是想重拾純潔的想像和價值,但也難以避開故事中情慾與道德的暗湧。最近香港重映了兩部改編自法國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的電影,而迪士尼不久前也發布了明年上映的《美女與野獸》新片預告,正好是重新賞味這不朽童話的契機。

相信不少讀者初次接觸這個經典童話,也是因為迪士尼的著名動畫《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乃至以為當中的情節即是原典。迪士尼這部傳世之作,是歷史上首部能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的動畫,無疑精采動人,每次重看,都看得人眼濕濕,古堡夜舞一段尤為印象深刻,其結合傳統2D動畫與最新的電腦技術以營造立體景深,是當時創新的實驗,此節未必為觀眾熟知,但其浪漫情調肯定不會忘懷,粵語版歌詞「地老天荒愛,從來沒變改……」更是老幼能誦。不過,迪士尼其實對玻蒙夫人(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整理的原著動了很大手術——這也是迪士尼首次僱用編劇創作的動畫,要發掘《美女與野獸》的有趣之處,不妨從兩者的差異說起。

玻蒙夫人發表於1756年的原作,當然也不是百分百的原創,而是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維倫紐夫(Gabrielle-Suzanne Barbot de Villeneuve)在1740年出版的長篇故事,而其童話原型亦散見於東西不同文化的源頭。玻蒙夫人的作品能成為最通行的版本,從法國風行至英語世界,既是因為其簡約(英譯版只五六千字),也是因為接通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恐怖、詭異故事傳統︰尚高克多就指出玻蒙夫人當時正在英倫當個貧窮教師,創作時也許受了蘇格蘭風俗的影響。既然電影版已家喻戶曉,此處也不怕劇透,先簡述整個原著故事:

在玻蒙夫人的故事中,最先出場是喪妻富商,他有3子3女,溫柔美麗的貝兒是年紀最小的一個,後來他驟失巨富,舉家回鄉種田,長女二女終日埋怨,只有貝兒慳儉持家,默默奉獻。忽爾父親聽聞失貨重見天日,以為有機會翻身,問兒女有何所求,女兒們皆要華衣美服,唯貝兒無欲無求,只要玫瑰一朵。後來父親尋貨不果,更在風雪間迷路闖進奇幻古堡,幸得保命,卻因離開時偷摘玫瑰,驀然現身的野獸判其死罪,惟許他先跟家人道別再回來領死。孝順父親的貝兒得聞噩耗,甘願代父受死,來到古堡,野獸雖要她永遠留守,卻是處處禮待,希望她下嫁自己。貝兒起初對他懼怕又疑惑,後來發現他醜陋外表下藏着溫柔脆弱的心,慢慢接受了他;野獸容許她回家再見父親,貝兒也守諾一星期後歸來,但貝兒姊姊卻因嫉妒其在古堡的奢華生活,軟硬兼施地留人,野獸以為貝兒不愛自己,決意絕食而死。貝兒在夢中看見野獸行將就木,懊悔不已,趕回城堡,真誠的愛意破解了精靈的魔咒,野獸復活變回王子,兩人從此過着幸福的日子。

大幅改編

童話故事總是帶有教化的意義,《美女與野獸》表面上講的自是不可以貌取人的道理,美醜與否看的是言行與內心,貝兒樂天知命、刻苦勤奮、孝順善良的品格,野獸外表可怕其實內裏溫柔體貼、知錯能改、重言守諾的特質,都是我們的道德模範。迪士尼的改編當然是以有趣、童真、可愛為旨(例如將古堡中的家具都擬人化,寫成是當年王子被精靈變成野獸時,一併被詛咒成家具的家臣、護衞和僕人),輕鬆、淺易、新奇為宗(例如將貝兒父親由富商改為笨手笨腳的發明家,既可加插些奇趣發明的笑話,也可減低原著中對物質生活的重視),加倍強調的是上述道德內容——取消了貝兒的兄姊角色,加進原著所無的、窮追貝兒不捨的獵人加斯頓一角,加斯頓英俊強壯,卻是粗鄙橫蠻、驕傲自大,這自然是為了襯托出野獸的美好,通過兩人外表與內心的對比,道出何謂真正的美醜。

不過在浪漫故事背後,迪士尼的大幅改編其實隱藏了許多問題。其實《美女與野獸》的原著作者是女性作家,真正主角乃是貝兒,敍事重心也在於女兒心思。在原著末段貝兒反思自己與野獸的關係,看其奄奄一息的模樣,就省悟到財富、智慧、外貌,皆不是選擇丈夫的必要條件,甚至鍾情的感覺也非關鍵;良好的德行、脾性、禮貌,能令對方感恩、受尊重、一如摯友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愛情觀在今天看來也許不夠圓熟、進步,但至少是從女性角度出發;迪士尼版卻以野獸為主導,一開場即講述王子因以貌取人,被神仙咒成野獸的前因(玻蒙夫人版只在結尾簡單交代前因,無具體細節),中段則大講野獸為了愛情收斂獸性、學習禮儀,終於悔悟前過回復真身贏得美人歸,根本也非原著主旨。事實上今年初加州匹澤人文學院(Pitzer College)就有語言學家發表針對迪士尼動畫的研究,批評其八九十年代輝煌期的作品雖多以女性為主角,但說對白的往往都是男性,例如在《美女與野獸》男性就佔了71%對白,而這些電影又強調女性的外貌與品德多於其性格與技能,難免暗中助長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意識,要到近年《魔雪奇緣》(Frozen, 2013)等作品才有所逆轉。

兩大突破

時代進步,女性自主的意識也滲入到童話改編中。由基斯度簡斯(Christophe Gans)執導的法國版《美女愛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2014),中文譯名已道出這段愛情故事的側重方。這次改編由影壇公認的「野獸」影星雲遜卡素與新晉冷艷女神蕾雅瑟杜主演,故事大體跟足原著,以電腦特技渲染魔法世界自是難免,西方影評說本片的影像有意大利名導馬里奧巴瓦的恐怖片和徐克天馬行空的風格,大可一笑置之,真正值得注意的改動有兩點︰一、將王子變野獸的原因改寫成與昔日他和純美精靈的一段人仙戀悲劇有關,削弱原著的道德意涵,強調兩情相悅的愛情價值;二、原著中貝兒溫婉嫻雅,蕾雅瑟杜的演繹卻帶着堅強和冷傲,敢與野獸搶白,起初還諷刺地說:「難道野獸如你也妄想得到像我般的女人嗎?」最後卻不單愛上野獸,還主動拯救。以體格力量為特徵的野獸,在片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還不如貝兒,誰說女性一定是弱者?

可是論超前,尚高克多的《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1946)才堪稱破格。他的故事主線也依足原著,有趣的是加插了由尚高克多的同性戀人尚馬雷飾演的男角,他熱烈地追求貝兒,英俊又勇敢,貝兒也暗自喜歡他,可是尚馬雷同時也是野獸的飾演者!這野獸性情溫柔、敏感、情深,卻也有獸性一面(在林中見到小鹿,會豎起耳朵出現噬捕的衝動;與貝兒密室獨對,更是「飢渴」難當,貝兒以手捧起泉水給他飲,其眼神滿是柔情的性慾),其複雜處遠超一般童話男主角。尚高克多在此要挑戰的其實是女性擇偶的潛意識——女人千挑萬選,來來去去找中的或許只是同一種男人,而她們真正喜歡的並非表面共同的優點,而是其弱點和壞處,可她們未必有此自覺。俗語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電影則表示女人無不想做馴化原始野獸的女皇,同時又想做被野獸融化的小主婦。因此結尾當追求者淪為妒火中燒的盜賊,野獸變回王子,但見尚馬雷穿上一身尊貴衣裝,大批觀眾寫信抗議寧要野獸,不要王子。貝兒看着這個酷似意中人的王子也是一臉猶豫——尚高克多的改編成功令觀眾質疑一般童話男女主角大團圓的結局︰有誰會天真相信理想中的對象就是將來的完美丈夫?不知重視女權的愛瑪屈臣明年主演的迪士尼新版,又有怎樣的新詮釋?

撰文:陳廣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