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7日

張敏慧 一台風景

手舞足蹈 上下協調

戲曲的形體基礎底功,是訓練演員手舞和足蹈。身段變化的要領就在掌握周身關節每個動作,包括舞動和靜止,務求達到姿勢優美,上下協調。表面看不過像日常的舉止動作,但動起來又必須符合帶美感的規律節奏,此即所謂「源自生活,高於生活」也。

未學行,未學走,從最簡單開始,先學站。站有站相,不允許馬虎大意,不接受輕舉妄動。舉手投足講究規範尺寸,叫做「度」。戲曲表演寸度要合規矩,明進退,就必須通過嚴格訓練。著名京劇演藝家李寶春在戲曲節工作坊,帶出了「手舞足蹈,上下協調」的法度信條。

協調手眼身步

「中國戲曲節2016」6月中開鑼,一如以往,演出以外,安排不少配套的講座,今年還多了一種活動,就是請來名家主持工作坊。李寶春來頭大,家學師承自父親武生泰斗李少春,早在1984年,李寶春來港演出《打金磚》,他功底深厚,穩準大方,令我一看不忘,今年在戲曲節演出前一個月,他特別提早來港主持一天公開活動,下午講座談猴戲,晚上工作坊,則示範及指導戲曲基本動作的技巧與規律。

且按下猴戲演繹手法不說,現在談談那約一個半小時的工作坊教程。參加的二十多名青少年,年齡約為12歲,另外還有些成人學員(以下總稱為「學員」),熱過身後,李寶春老師馬上開始基功第一步。

從新學「站」。誰不懂得站?原來有別於生活上的隨便一站。站相,行話叫「子午相」,規矩是頭正身側,立腰收腹,提氣肩平,不撅臀部。不難,就像斯文女士側立造型姿勢,左右腳擺成丁字步,相信男女老幼都做得到。難在舞台上要堅持習慣「子午相」成自然,怪不得老師不斷提醒學員:別動!堅持!不要突肚子!別突屁股!

站姿不過是預備式,跟着學「手」。手式、掌式、拳式。對於翻腕握拳的細節,肩肘活動的靈巧,「眼睛」對手勢的呼應,都要求一試再試,然後老師巡視,糾正,直到滿意為止。

然後學「走」。誰不懂得走步?原來人的上身反應比下身快,上身動作比下身複雜,老人家和初學走路的小孩子,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往往由於上下身行動不平衡。舞台動作亦與生活相通,一般來說,上肢的活動要比下肢多,膀和手的表演比腳的動作多變,而戲曲藝術化的手舞足蹈,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腳尖腳跟的配合,速度勁頭的準繩,都得姿態美觀,符合手腳連貫,上下協調的標準。

老師眼觀四面,嘴上打着節拍,1234,5678,要求一動百動。手、眼、 身、步,一樣不能漏,但又不能各行其是,而要在統一的節奏裏有機協合,這樣,演員的姿態、關節及動作,才暢順優美大方。

控制氣息調順

配合諧協,放置準繩,更重要的是掌握呼吸氣息及意念。當晚最後一項練習架式是,前腳提起,閉着眼睛,保持架式平穩,老師沒說落地,就不能動,用意念控制全身的平衡,目的訓練學員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和控制能力。老師要讓參加者通過學習,提高對藝術的專業意識,給以後身段進階創造更高質素的條件。

工作坊的基礎動作練習,技術性不算很強,對整個身體要求「氣息調順」的說法,老師先在講座提及,後在工作坊實踐。他說,學學戲,唱唱戲,猶如學習太極套路、瑜伽伸展,可以強身健體。咦!這讓我想起去年在書展買了一套《中華戲曲健身操十段錦》,編著兼示範的涂玲慧是戲曲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得主,她就把一些戲曲基本功法身段,如折扇、水袖、雲手,拿出來改編設計成健身操。

對!以上我寫的,不一定是演員才要知道學習。注意上下協調,保持體型標緻,既可強身,也可成為生活時尚,一般人何樂不為?

藝人千方百計推廣傳統藝術,孩子們笑着模仿,享受整個學習過程,工作坊下課時,除了拍掌外,是否應該齊聲向老師高聲道謝?

撰文:張敏慧

逢周二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