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25日

萬家輝博士 成人心理

真.工作意義

最近對工作有很多的反省,畢竟在不同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對很多東西有深刻的理解。不僅在心理專業的知識範圍,還有一些工作的文化及機構的運作,筆者都有一點點的體會。可惜的是這些體會都不甚正面的,說具體一點,就是筆者親眼目擊管理主義的泛濫,使工作意義及人性價值慢慢被完全摧毁。相信很多從事管理的朋友對此必不以為然,身邊亦有很多朋友是Peter Drucker 的粉絲,但實在有太多例子告訴我們,這種管理為本的社會形態,正在將人性慢慢推向死亡。

曾經跟一位社工朋友談起他的工作近況,他說現在有太多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要追趕,每日上班就如經紀般被追數,工作苦不堪言,而他苦笑着說已經很久沒有跟他的個案好好傾談。筆者知道這位朋友曾經非常喜歡當社工,亦以可以幫助弱勢社群為人生目標,但今天卻聽到他有離開之意。在教育界這個情況可能更加使人難堪,筆者有太多曾經熱愛教育工作的學生,只是當了老師數年時間已經被那些「管理」及「被管理」的事務折騰得體無完膚,而當日那春風化雨的決心也慢慢死掉了。

必須聲明,筆者絕對同意任何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更須要對他得到的報酬有所交代。但對於是否所有的「工作成效」都可以被量度,則持有非常大的保留。

其實工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工作跟做人一樣,有太多有意義的東西是無法被客觀量度的。一位護士的愛心及對病者的關懷,絕不可能在他的LOG SHEET上反映出來,更沒有可能在他的SDR(Staff Development Review)用分數來量化。一位盡心教導學生的老師,他的成就及影響可能要在學生長大後數十年才會被發現。一位大學教授對學生的啟發,遠遠比他曾發表那些沒有人會看的論文數目更加重要。

近年心理學家對人生意義有十分多的討論及研究,而我們也慢慢意識到人的價值不可以由擁有的金錢、地位及物質來衡量。也許現在是我們好好反思工作意義的時候,究竟生產及指標數字的上升,是否就等於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作者為臨床心理學博士

隔周三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