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30日

劉妙賢 美味之源

植物肉 未來食物新方向

素食文化在本地存在已久,一來是中國傳統的初一十五茹素之習慣,加上近年Green Monday大行其道,市面上愈來愈多餐廳食肆加入素菜菜式,或是採用以植物打造、取代肉類的食材,例如植物肉。這有別於傳統常見的素雞等食品,怪不得早前香港首富李嘉誠注資推出的人造蛋黃醬如此受注目,看來綠色健康飲食潮流將會大流行。

首先必須要強調的是,植物肉不是人造肉,其一切成分均來源於植物,沒有人工添加劑和化學成分,皆因植物中含有很多肉類的元素,如肉類中含有的脂肪、糖等都能輕易從植物中找到,科學家將之轉化為在各方面均可媲美肉食的植物肉,就像分子料理將食物形態重組的概念。

IT巨人注資

究竟植物肉有幾巴閉?單是Beyond Meat的植物肉產品,已吸引了Bill Gates、Twitter創辦人Biz Stone及Evan Williams等科技界巨人注資,Bill Gates更指出植物肉是未來食物的方向,全因100%植物製造的植物肉不含抗生素、激素、反式脂肪及膽固醇,而且蘊含與肉類相同份量的蛋白質,完全推翻了一般認為肉類蘊含植物不能取代營養的想法。以大豆、豌豆等為主要成分的植物肉,經過加熱、冷凍、加壓將之重新組合,帶來與肉類相同的味道、質感與營養價值,享受口福、攝取營養的同時,毋須傷害動物及破壞環境,一舉數得。

率先將植物肉引入香港的楊大偉(David),自十多年前已開始食素,亦是Green Monday創辦人之一。還記得往時的素菜選擇少之又少,豆製品為主,味淡關係,多數以醬料調味,更別望有新意變化,遠不及現時植物肉菜式的千變萬化。查實植物肉在六七年前已在歐美興起,為的是健康飲食,現時香港總算慢慢興起了植物肉,以David所見,「這一兩年香港市場對素食食材的需求多了,在超級市場都見到有賣植物肉,餐廳也不時推出主打植物肉的菜式,如彩福婚宴集團剛推出植物肉菜譜。」相對於歐美地區,植物肉在本地未算太普及,慶幸坊間對Green Monday概念也有印象,而有此習慣的人亦不少,變相推動了素食文化。

講起植物肉跟傳統素食的分別,在外形和味道方面來說,前者是原始食材,以素雞柳條、素肉碎等形式呈現,可任意調味烹調,中式西式也無妨,後者則是食物,不可能將素叉燒變成肉碎來炒菜。當中以素牛肉碎的像真度最真,而素魚柳則是本地熱賣之選,David最喜歡炮製肉碎蒸蛋,或是包餃子,雞柳便多會切丁做菜。不過始終是來自歐美的品牌,植物肉的口味偏西化無可厚非,「以雞肉為例,外國人喜歡食有口感的雞胸,中國人食雞就要講求夠滑,連帶植物肉的風格都比照西方,素雞柳自然較嚡口。」

原始食材夠真

素雞柳條入口帶一條條絲狀,就像涼拌手撕雞一樣,不像素雞根本無肉食口感可言,即使植物肉幾可亂真,不過細心食時都能夠分辨出來的。又如素牛肉食起來口感較結實,肉味較濃,不像用豆製品做成的素雞那種鬆軟,但與真牛肉相比,就缺乏了韌度,沒有食牛肉那種嚼勁。

至於入廚經驗豐富的有營廚神徐欣榮(營哥),也不時以植物肉來入饌,別以為只為素食主義者而設,肉食之士更是主要目標,「行內稱常用的植物肉為大豆蛋白,無味的,多數以重味的醬料來烹調,如麵豉醬、香草等。」見營哥以植物肉炮製出「蜜豆三椒川味素雞」及「脆盞黑蒜菌香田原素粒」兩道菜式,前者以惹味香濃的川味、爽脆的三色椒及蜜豆,與素雞柳一同炒出香味,齒頰留香;後者則將素牛肉與冬菇粒、甘筍粒、黑蒜等一同炒香,再放進酥香脆盞中,用來送飯一流。在未來一兩個月,Beyond Meat將會推出牛肉版本的植物肉,就像在肉檔買的一大塊牛肉,可自行切成肉片或牛柳來烹調,相信又是植物肉的又一突破。

撰文:劉妙賢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