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4日

胡鳳意 校長訪談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校長調撥資源助學生規劃人生

大約10年前,本地適齡兒童數量下跌,未大力推行小班教學前,香港中學出現殺校潮。殺校之外,尚有另一條路可走:合併──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下稱大光慈航)因此出現。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校長劉子軒不諱言:「學校有三分一是新來港學童或以前在內地讀書;另外三分一是SEN,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還有會讀書可入大學的學生,教學上大家用的策略很不同。」面對學習差異大的學生群,他因應學生需要因材施教,最近特別投放資源於生涯規劃範疇,讓各種能力的學生也能發揮潛能,增加自信。

大埔區適齡人口少,佛教大光中學及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因而合併。「之前在佛教大光中學教書,合併完成前最後那兩年做校長,但合併後只有一個校長,所以2011年8月合併完成之後就沒有在教育界工作。」那3年的空檔,劉校長趁機多讀一個碩士學位,讀畢後剛好遇上這間學校的校長離開,他再次申請校長一位,兜兜轉轉再次成為大光慈航掌舵人。

兩間學校的校訓、辦學理念都很相似,「明智顯悲」亦是很多佛教學校的校訓。「我們不需要太大改變,核心理念沒有太大爭議,信仰各方面都相似。」發揚佛陀精神是不少佛教學校的共同理念,身為大埔區唯一一間佛教中學,學校與慈山寺關係密切,很多時學生會到慈山寺做義工服務。「希望培育同學的慈悲心,除了義工服務,我們亦有探訪老人院、兒童院,體現佛教精神。」探訪老人院等地方不是大光慈航獨有,「但我校走訪社區次數多,每年每級都有好幾次,每次參與這類活動都是全級一起出動。早前才剛為香港佛教聯合會賣旗。」學校不會強迫每位同學信佛教,而社區活動也不是全以宗教之名出發,「我們希望細路知道,他們親眼見到,幫到人總是好事。就算平日不乖巧的學生,活動中都會變得好乖。」

三種學生能力差異大

收生不足,以致可能殺校,某程度上隱隱表示了學校整體成績不太好,同學能力差異大。劉校長亦明言學生種類三分,有新來港的學童、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以及有能力考入大學的學生。為此,學校的「分流上課」是其中一個重點教學策略。學校分班分組,按學生能力上課。例如中文堂同一級會安排在同一時間,分成3至4組上課。然而殊途同歸,學生最後也要考DSE,考同一個程度、同一份試卷,分流上課的重要性在哪裏?「如果全部用最深、DSE的程度,有些同學根本無可能去到目標。老實說,DSE是讓叻學生考的。我們有不同學生,有部分學生未必在DSE能考到好成績,但也會教導他們。這個組別的學生要學習他們能力應付到的,好過我硬要教高深程度的課程,這是無意義的。」

劉校長又認為,學校內不同類型學生的衝突不大,「算是實行融合教育較成功的學校吧」,學習能力較差的,與有機會入大學的學生,老師們都盡力照顧。「我校收生來源多樣化,進了學校我們就會照顧,不會只照顧讀書叻的同學。」能入大學的學生當然要好好努力,而對於未來不會主力學業的學生,學校則提供其他機會。「我校的3年發展計劃中有包括生涯規劃,是重點項目之一。希望讓細路有將來,就算畢業後開始上班都可以準備好。」學校特設生涯規劃課,學生選科、就業、未來前景通通涉獵。不過環顧大環境,政府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投放更多資源,大光慈航也是發展起步中。「生涯規劃與升學就業有少許差異,生涯規劃要計劃得更長遠,除了升學還要計劃退休,基本上是一輩子的事都要在中學階段教好。」

不少中學都有包括生涯規劃的元素,但可能以講座、分享會、實習等一次性的教導為主。「成為常規課堂後,最大的好處是老師較易掌握到學生究竟學到什麼,這是最重要的。早會分享、講座等安排,下年未必能有相同做法、題目,那每年學生學到的都不同。常規課堂上學生的認知深刻得多。」

星級校友支持師弟妹

劉校長2014年才上任,學校還在進行上一個3年發展計劃的最後一年,所以他上任後只帶來一個新政策:星期五全校同學一同參加課外活動。他注重不同學生的發展,學術、生涯規劃、以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缺一不可。

「因為很多學生不太積極,所以要求大家放學後一起做課外活動,希望他們多留意自己的興趣。」他認為運動也好,興趣也好,一定要在中學時期培養出習慣,這個計劃以往是強制性參與的,「一過了中學階段,人不會忽然去參加新活動,看看它是否適合自己,所以這階段是最後機會。強迫他們的話學生就會試一下,試過玩過覺得開心,就會變成自己的興趣。」

學校甚至接納學生自己提議的活動種類,只要收集到一定數量同學的支持便可,「曾有學生提議寫手機程式,都有特意請人來教導,讓他們嘗試。」

這個計劃已經執行了兩個學年,每個學期學生各有一次自選課外活動的機會,同學大多已經參加過4個活動,「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找到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發現有些同學的潛能,例如桌球及長跑,恰好有校友在這些範疇也頗成功,會成為學校發展的重點項目。」

桌球方面,早前勇奪世界女子職業桌球錦標賽冠軍的吳安儀正是校友。去年的校際英式桌球賽還邀請了她與學弟來一場表演賽,她又親身回校鼓勵學弟學妹,身體力行支持母校的桌球發展。大光慈航的學生亦打進校際賽四強,更有學生入選梯隊計劃,表現好更可入選香港代表隊。長跑方面,仍是好幾項長跑項目香港紀錄保持者的陳家豪是明星校友之一。「參與長跑的同學在全港性的比賽都有不錯成績,現在跟陳家豪一起做長跑訓練。與桌球一樣,長跑項目也是因為有學生有興趣有能力,會繼續發展。」

曾迫學生狂操數學題

問及教書多年的難忘事,他想起了以往在佛教大光學校教數學時的趣事。「我與我的老師一樣,不停迫我的學生做數,是我教的班別就知道我一定迫他們(學生)做數,他們畢業多年到現在還在講!不過他們考試時最不擔心的就是數學科,因為他們全本數學書的題目都做了!」話說當年有位外來的中五插班生,他會考數學不及格,所以到佛教大光中學重讀。「他『唔好彩』來到我那班,我那班就是要把數學書內所有題目都要做。他來學校只有半年時間,但已做了全個中學生涯的題目,好慘──但數學會考最後及格了,連他自己也沒想過。」

把全本數學書的題目都做完,聽起來有點瘋狂。「都是習慣吧!是否力有不逮?也不算是,只是無人強迫學生吧!他們多做就發覺數學不難。」劉校長認為除了心靈層面上,學術層面上老師對學生也有莫大影響。

中四五提前讀附加數

這種教學方式,也受中學時期的老師影響。「自己中學時一位數學老師很少講書,都是學生自己做,但不懂可以問他。」那是劉校長中四中五就讀附加數(Additional Mathematics)的年代,老師因為有教授預科的純數(Pure Mathematics),課程題目有重疊,他就找來純數書本內的題目讓中四中五的同學做。

「在圖書館做數時,旁邊的中六學生發現我們在做同一本數學書的題目!他們有不明白地方,我們還可以指點他們。數學這科,多做就得!」數學科可從錯誤中學習,「我們都明白這點,所以我們都喜歡做數。」

劉校長認為,數學與其他科目略有不同,「不似語文科,數學可以實際、即刻做得到,公式熟了就會識做數。細路以這種方式做數,連做幾年,根基就可以打得好。」當時佛教大光中學的學生不是band 1程度,但在劉校長督促下,卻有不錯結果,難怪他回首這段教學歷史時,露出滿足的神情:「他們不算好標青,但數學成績考得很好,超過八成及格,是很理想的成績。」

撰文:胡鳳意

[email protected]

攝影:陳縱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