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18日

張綺霞 訪談錄

「墨癡」羅澄波 以科學解構書法

羅澄波是本地知名書法家,也是有名的「墨癡」,為了拜得名師,就算路途遙遠,學費佔了大半個月工資,在所不計,最後學有所成。他也不遺餘力推展書法教育,當小學校長時已積極在校內推廣,周末也會在外面開班教小朋友,「二十多年的青春全給了書法教育」。如今他已退休,仍繼續教書法,學生也延伸至成人。他慨嘆學書法的人愈來愈少,因書法給人艱澀的印象,因此多年來他也希望找到更佳方法,用西方理論和學說解構書法,以減大家對這種藝術形式的恐懼。

羅澄波1947年出生,自幼就學習毛筆字,父親也愛寫書法。小時候常覺頭疼,寫字讓他覺得心情平靜,似乎可減輕痛楚,因此慢慢成為每天的習慣,至中學時,他的草書造詣已勝過校內老師。後來他拜父親的朋友、退役將軍夏建寅為師,對方一看到他的作品,直言他「不入流」,着他臨摹《史晨碑》來打好根基。

自信滿滿的他大受打擊,於是練習也更為勤奮,把《史晨碑》從頭到尾寫了超過一百遍,卻都不得要領。「他寫得好,但不懂得教。我乖到連破爛的部分也模仿了,其實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後老師去世,他愈寫愈覺得停滯不前,聽到薄扶林有一位名為黃維琩的名師,於是多次致電要求拜師,對方卻一再推卻,他苦苦哀求,請對方先看看他寫的字再作決定,終獲允許。

他家住屯門,要先乘船到港島,再轉乘小巴,登門拜訪,對方看過作品後,被他的勤力和毅力感動,終於答應收他為徒,每星期上一課。從此,他一下課便要從屯門趕到薄扶林,不可遲也不可早。「就算早到也要在樓下等一陣,不可打擾老師午睡,但也要準時按鈴,不然他說我不乖沒有誠意。我想如今已經沒有人能做到。」

北京念書法碩士

當時他的學費為每月1000元,是做教師的大半個月薪水,「那時我已結婚,但從前學校只是半日制,下課後我還可秘撈補習,賺錢幫補,因此對家庭生活也沒有影響,也感謝太太的支持。」

雖然昂貴,但他仍覺十分值得,一學數年。「他非常有耐心地逐個字替我改,受益很大。他有『順德的孔夫子』之稱,學養很好,單是跟他聊天都能學到很多。這些老師都讓我體會到『經書易得,人書難求』。」跟着黃老師,他又臨了《曹全碑》,在隸書上更進一步。研習多年後,更在1997年起趁暑假空檔遠赴北京師範大學進修書法,最後修畢書法碩士課程。

上一輩多不太懂得教,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他因而受到刺激,希望能找到一個更科學和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他發現,小朋友寫書法經常出現「爆格」問題,便想到要發明一種更適合孩子學習的練字格。

研究過不同的書體結構後,他發明了「中庸格」,格子中心為交錯的十字線和交錯成十字的兩個長方格,與傳統的九宮格不同,更適合不同字體的練習。隸書受橫的長方格規範,篆書受豎的長方格規範,楷書長方形及正方形兼有,講究重心軸與布白的行書和草書,則可依靠格中的縱軸與橫軸來平衡。「方格的長度和高度都是根據黃金比例1:1.618設計,因此能把字寫得美。」

他解釋,學習書法有三個境界:「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之平正,欲求險拙,既能險拙,復歸平正,後面的平正是從不平而正,不安而穩。」他用西方的美學理論來印證書法所重視的「模仿」、「協調」等特質,證明書法美感其實可與其他種類的藝術共通。書法就如平面設計,講究一定的比例、架構、留白等,無論怎樣變,只要能協調,都能體現美感。「如何拿捏輕重以傳情達意,比畫還難,因為它簡單,只有黑白兩色,線條和布局都要配合漢字本身的含意。」格子的設定就如平面設計守則,能讓初學者在短時間內把握毛筆字的結構,把字寫得工整平正。他曾在教育局和教育學院等以此方法教授中文老師書法,短時間內即見成果。

他又將科學原理融入書法中,發現在沙上用尖筆寫字,配合物理學解釋,正可將書法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毛筆力度改變所帶來的筆劃變化。用筆的方向、強度與速度都能影響線條的粗幼和形態。「出力為牽,止力為制,作用力為牽,反作用力為制。」例如寫「一」字之所以要回鋒作結,正是要以反作用力與起首的尖峰作用力作平衡,文字的布局原來都與力學有關。

多年來,他也努力打破毛筆書法的局限,發明了毛筆字與硬筆字互動學習的教材,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字的架構和筆法,又創出音樂與寫毛筆字互動表演「筆歌.墨舞.琴韻──當書法遇上電子管風琴」,音樂家以音樂回應文字中詩意的時候,他便隨着琴聲的高低起伏書寫文字,以證書法從來都不沉悶。

「我覺得教育不應分科,因為分科往往會帶來多種預設,教育就是要把這些預設打破,例如有人說,學書法要有天分才可,或者要學十年八年才寫得好,這都是我想改變的,希望付出多少時間就要有多少效果。既忠於碑帖傳統,同時也要用教學法來突破。」他希望,以科學解構書法,讓其變得容易理解,人們也不再望而生畏。「第一課我通常要求學生先由左手練習寫字,讓其明白只要有方法,書法並不難。」

學習書法功用多

書法要寫得好,除了把握技法和字形構造,也需要有學養支撐,才能在作品中透達生命力,這是最難的部分。「蘇軾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有時候死操未必有好結果,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那種觸覺。」書法也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未寫之前先「意在筆」,好好構想一下字形,每一筆都帶着判斷與思考,一邊寫一邊組織,才能把字寫好。「其實從臨摹的過程已是專注力的鍛煉,學會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他的作品連續兩屆入圍全國書法篆刻展覽,《隸書千字文》1996年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他也在1999年獲邀篆碑於有「世界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牆」之稱的「中國常德詩牆」,作品與多位政經名人同列。如今他的得意作品都在「習書遊藝.正己修身──羅澄波書法展」展出(至19日,中央圖書館展覽館),當中他最滿意的就是寫朱熹言王羲之書法妙處的作品,上面只有八字:「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也是他多年來學習書法的方向:「師古而不泥於古,學習但不要受其束縛,臨摹是為了創新。」

如今不少人都質疑模仿學習法是否有效,他強調書法中臨摹是必要的,但也不可不變通,正如他跟從名師學了十多年太極,對方卻不肯傳授貫通各招式的妙法,結果一招也使不出。最重要是能將技法總結,轉化成更高層次、可與其他範疇相通的知識。「有機是機械之母,你要先經過機械的階段,掌握了基本功和架構,才達到有機,就是如今常說知識轉移(knowledge transformation),把書法變成修為或學養,把書法文化轉化成個人資源,貫徹思維。」

他舉例說,喬布斯(Steve Jobs)就是在停學後修了西洋書法課,塑造了美感觸覺,其後在設計Mac機時,畫面的字體和排版才與別不同,書法不只限於書法本身,最重要是學的人要掌握智慧去變通。他比喻:「知識就如電油,而智慧就如引擎把知識變能量。」他希望書法如推動引擎的鑰匙,書法因知識和智慧的作用變「能量」。

他指出,如今的教育太着重腦智商IQ,即知識性的訓練,情緒智商(EQ)和體能知商(PQ,Physical Intelligence)較不受重視。「這三個Q被滿足後,才能有精神智能(SQ,Spiritual Intelligence),這也是教育中最薄弱的部分。書法正是一門跨科多元的學問,是心靈的教育。」

他強調,書法也是心學,能幫助人靜心。曾有學生執筆太用力,導致做功課沒有心機,在家長責罵下情況更為惡化,在學書法後不再討厭寫字,成績大有改善,重拾自信。「許多人都覺得書法沒有用,不合成本效益,搵唔到食,但其實也有其功能。」

多年來無論家中經濟情況多差,他都堅持寫書法,連起公文也是用宣紙和毛筆,再給書記打字。「感恩的是,我不是靠它搵食,依然能寫這麼多年。」家中常有一張為書法而設的桌子,家人對他的興趣極支持,小時候母親特地留起舊報紙讓他墊着練習,結婚後,妻子也對此十分包容。

「藝術必定會把人搞到儍儍哋,吸引人投入,一生都只做這個。」大女兒也受其薰陶,跟他學習書法,後來入讀知名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如今從事藝術採購工作,連挑化妝掃也如挑毛筆一樣,講究其是否有足夠柔韌和彈性,體現「生命力」,父親出版作品集,她也幫忙作編排。「她如今也常說,為何如今的眼界如此銳利,也是因為學了書法。」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攝影:陳縱宇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