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星期,香港剛經歷了50多年來最冷一天,緊接着來了連場大小雨。天氣變化,家中的小狗最清楚,因為很多主人把本來遛狗的安排直接跳過了。
當然一些有特別需要的狗例外,牠們無論任何天氣也需要出街舒展一下。比如一位朋友領養的拉布拉多,因為上一手已經把牠調校成不出外就不排泄,也就是在室內要忍住的模式,所以不往外跑跑實在不行。我們當然可以透過適當、持之以恒和充滿愛心的訓練把牠的排便模式解鎖,但一來她年事已高,二來朋友亦年事已高,所以到現在還是風雨不改地維持着每天至少往外面跑一轉的習慣。
雨後氣味陌生
還有一些,我姑且稱之為「放養」的狗,廣東俚語謂之「走地」,就是一般街舖放任不管,隨牠們心情在大街小巷自由穿梭往返的狗,往往喜歡在雨中出動,灣仔堅彌地街車房阿鐵就是一例。我估計因為雨水把街上大多數強烈氣味如垃圾味、偈油味和汽車死氣味沖掉,對於以嗅覺為主的狗來說,會覺得以往熟悉的地頭突然變得陌生,甚至是新奇有趣,於是急不及待要出來歷險一下。順帶一提,阿鐵是很漂亮的一條好狗,個人對於牠的白色而突出的「真.睫毛」甚為喜愛。
至於一般跟主人一樣住在蝸居的狗,下雨天要「放電」自然大費周張。我的唐狗豬吉以往雨天外出,要穿着鮮色雨衣,但因牠十分喜歡滾地沙,經常會不自覺弄歪,然後裏裏外外都髒到不堪,最後惟有丟掉。對於短毛唐狗,雨中裸奔可能不會構成大問題,始終牠一抖就把水都甩乾了。這卻難為了牠姐姐貴婦妹豬,其鬈曲的毛髮會藏着大量雨水,毛巾抹也抹不乾,在這濕冷的天氣,很高興的哆嗦着或者打噴嚏(雖然有時候牠發脾氣也會打噴嚏,真假難辨),實在不忍心在雨中再逗留下去。
回到家中,好幾次看到妹豬在吃自己的腳掌,討來一看,原來是先前的水沒有乾透,引起趾間紅腫痕癢,學名叫「趾間炎」。 自此知道,原來下雨遛狗,事前事後的功夫還是不可懶惰,一定要做足。於是本性懶惰的我,在連續數天下雨的日子,帶牠們「放電」的想法更容易被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替代,譬如在被窩中玩電話。不可以!重複這怒叫聲!既然知道狗狗喜歡雨中清新的味道,就更加不能讓這些小鬼失望!即使是麻煩,下次一定要跟牠們在雨中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