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30日

益行 讀畫

焦墨點苔在秋山──巨然

古代我國的文化盛行禪悅,在繪畫領域佛家素有一席。打開中國美術史冊,畫僧之光閃閃生輝。

只要談起正宗南派山水,便會把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相連,北宋沈括稱「董巨」,兩人「淡畦輕嵐為一體」。

這位巨然就是著名的和尚畫家,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宋滅南唐後,他隨李後主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居於開寶寺。曾為學士院玉堂(屬那時最高的文化機構)畫壁畫《煙嵐曉景》,贏得朝野一片稱賞,聲名鵲起馳名中原。

南宋詩人陸游觀其畫亦觸景生情,在詩稿《湖上晚望》中寫道:「閒人無處破除閒,待得漁舟一一還。峰頂夕陽煙際水,分明六幅巨然山!」

巨然描寫的江南山水,大體上與董源相近,例如那些峰巒嶺竇,林麓卵石、松柏雜樹、疏筠蔓蒲,葦草沙渚、屈曲縈帶的幽溪細路、斷橋危棧,山谷裏的竹篱茅舍……他和董源的區別,巨然的用筆趨於粗放,不作雲霧迷濛的渲染,可是仍有充滿水分的效果,透出濃重的濕氣,尤其是糅入北派山水的高遠法,由於宋初時期開始流行立軸,畫面適宜縱向直立,所以巨然常採取豎式構圖。

恍似有聲

無論如何「董、巨山水」以平和逸趣為美的風格,宛如古代國畫山水中的一朵幽蘭。

數年前我赴台北故宮博物館,拜覽巨然的《秋山問道圖》,佐證了他才高藝精及深哲禪理。

我站在這幅立軸前,秋高氣爽景色怡人!仰目秋山,氣勢磅礡;窺向山後,深遠鬱秀;平視遠眺,沖融縹緲。不但集郭熙提出的三遠之法,而且兼得南北之長。

他吸取了北宗的章法,效法李成的結構。虛實呼應,層次分明,布局井然。嶺竇重重相擁,土覆石隱山丘聳立,沒有北方山水的險峻雄勢,惟見圓渾厚實群山合抱,托出堂堂居中的主峰。沉穩有致毫無壅塞之感。而表現方法上繼承了董源筆意,用筆老辣率意,粗密的長披麻皴,較長的線條重複疊在一起,筆與筆之間產生線的微妙關係,不尋常的筆墨趣味,描繪出南方山陵土質鬆軟的肌理。

再看山頭轉折疊處,不施皴而留白的大小卵石,僅用極淡的水墨烘染,顯得乾淨利落,玲瓏剔透,清晰潤澤。有力的禿筆焦墨點苔,飛落的苔點,鮮明疏朗地聚散在石之邊緣,既酣暢爽朗又激昂頓挫,濃黑的點如畫龍點睛,襯在淡墨的線和面中,深淺映照倍增植被茂盛之靈動。

秀潤渾厚的墨色營造出氣勢空靈的山麓,彎彎流水溪畔曲徑通幽。偃仰多姿的樹木搖曳顧盼,密樹叢林的山谷坐落着數間茅屋,猶如獨此一居於深山,探向洞開的柴扉之內,依稀所見主客端坐於堂內蒲團,相對側坐的兩人在侃侃而談,寂然僻靜中恍似有聲。

或明或滅

這情節點出了「問道」的主題,莫非他們在談禪論道?那繞過柴門的小路蜿蜒通往深山。近處小溪曲折潭水清澈,兩岸的樹隨秋風舞詠,水邊蒲草亦跟之起伏,蕭瑟空寂超塵脫俗,小徑漫長見不到蹤影,真不知客從何處來,似正在向隱居的高人問道。

所謂「莫道雲深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中。」忽隱忽現的路途,似開似閡的山石,時枯時榮的草木……人生幾度秋涼?四季常運,自然不息,宇宙之秩序,衍生出或明或滅的道理。禪意和景物互相契合,難以言明的深遠境地,不論是精神及形式美,深受文人的喜愛。千載萬代不似之似基因複製,各類事物因果循環。東方美學獨特的審美觀,處於幻想中的浪漫!

巨然在畫藝方面雖不及董源多元,但山水畫的清靜野逸之趣,絕不亞於董源,並且山川高曠,藝術語言自成一格。在中國繪畫史上,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山水」與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山水」,歸納在五代北宋間,並稱為山水畫四大家。其筆墨、格局、意境、禪理,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是中國畫不可缺少的範本之一!

面對時代的變化,今天我們對於美的追求,任何概念不可能墨守成規,在探尋藝術的源頭時,接棒祖先的文化瑰寶,同時需要打開國際視野,反思藝術和現實社會的關係。探索嘗試新的創作手段!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