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19日

林艷虹 焦點人物

經典作十年祭 詹瑞文收集民意

詹瑞文,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草根出身卻擁有專業的戲劇背景。自3歲扮聖誕老人開始,他就命中注定將快樂帶給所有人。

生於六十年代,童年並不富裕,一家七口擠在石硤尾徙置區的百多呎蝸居,中學畢業後投考香港演藝學院,當時他未想過當喜劇演員。

學戲劇期間,每逢他很努力、很認真地演繹情深角色時, 都會引對手發笑。又有一次,他飾演一個患癌症的作家,老師的反應是:「不知何故,你血裏充滿了小丑的一種感覺。」

聽到這句話,無奈的感覺直湧心頭,讓他差點放棄。直至某天,他在學校演出,扮一名非洲巫師,引得全場哄堂大笑,謝幕時四百多名同學都站起來拍掌。當他卸下巫師面具,大家愕然:「原來是詹瑞文!」

成功靠演戲來吸引觀眾,他重新揣摩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演出方式。在演藝畢業後,他跟隨英國形體劇場導演David Glass研習默劇及參與英國巡迴演出。隨後不斷在歐美訪尋戲劇大師,先後師承法國表演訓練大師Philippe Gaulier及Monika Pagneux,研習演技及接受形體訓練。

他在1993年回港創辦「劇場組合」, 創作和演出數十齣舞台劇,2005年開始以「形體棟篤笑」形式創作包括《男人之虎》、 《萬世歌王》及《萬千師奶賀台慶》等的獨腳演出,《男人之虎》3年內九度公演,吸引逾13萬觀眾入場,打破本地劇場演出紀錄。

「網絡相傳我是50歲,如果以人生每10年來計最得意之作,第一個階段是3歲扮聖誕老人。之後13歲有皺紋,我在學校話劇比賽扮古董店老闆。20歲起闖蕩世界,嘗試默劇及獨腳戲,處女作是《多手多腳》。年過三十後更確定自己方向,首推《大食騷》,四十不惑代表作《男人之虎》是我最喜愛的舞台劇,意義重大。」

不後悔脫離政府資助

他的作品不但創下票房紀錄,更標誌着詹瑞文走向大眾,令大家記得他的一張笑匠臉。在困境中走出新局面,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他在2008年脫離政府每年的資助,成立「PIP娛樂文化」。可是數月後碰上金融海嘯,處於順境的他開始感到恐懼,擔心經濟每況愈下,再沒有觀眾入場,經營十幾年的事業化為烏有。當時他還在演出《男人之虎》,台上搞笑,台下苦笑。

「我從來沒有後悔,仍覺得當時決定(脫離政府資助)是對的,即使這條路不容易。但我是一個很勤力的artist,日以繼夜地工作,沒有假期和休息。當我不再在制度下,接觸的人和事多了,思維擴闊了,才能把創意領域從舞台擴展至多元範疇,包括電影、培訓及創意媒體。」

回想自己走上舞台,他說只因喜愛劇場可為人帶來歡樂的本質。「我一直堅持PIP理念,即是Pleasure、Imagination、 Play,這是我的人生哲學,亦是創作本源, 無論順境逆境,這個理念從沒改變。」面對困難,他很快重新振作,想出更多渠道來提供快樂能量,例如到大學做免費講座、舉行免費舞台劇,又主動聯絡電台、電視台做節目。2009年,詹瑞文更與服裝品牌合作,策劃「Cheer you up」宣傳活動,印「哈哈笑」T恤,以正能量感染香港人,獲得許多社會名人支持。

然而,10年來香港人經歷太多,特別是香港荒誕事情愈來愈多,港人快樂指數愈來愈低。他有感而發:「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限制,就算不在香港居住,總會遇到所謂困局,最重要是自己的心態,許多人忘記了自強不息,經常問點解?無論環境如何,自強令人屹立不倒,懷着開心總有很多新可能性。」

他深信演員是更能理解別人生活的一個角色,很多創意或點子都來自他對時代脈動、社會變遷的掌握。他曾論盡不少大城市小人物,譬如《男人之虎》的推銷員。原來在現實世界,真的曾有位推銷員去到詹瑞文的排練室,用力地推銷按摩產品,令他感受到這名推銷員的工作熱誠及生命力。

「香港是很有活力的,《男人之苦》反映香港像一個中年人,厲害過,倒楣過,威風過,現在似乎不知怎辦了,對生活、整個城市到了瓶頸狀況,我想寫的是自強不息。」全新的《男人之虎之笑完武士》(4月1日起演藝學院歌劇院公演)繼續以諷刺時弊、百變形式把歡樂帶給觀眾。

讓觀眾投票決定角色

叫好又叫座的劇目,幾乎是所有人創作的最高理想,但創作多年,同一主題,不怕觀眾覺得悶嗎?「香港怪事無奇不有,現實世界每天太多荒誕事情發生,正因為這個世界離奇古怪,令戲劇創作更有意思。這次演出最大特色,是首次公開接受民意投票:『你想邊個上台?』我們在娛樂界、政治界及大亨界不同範疇挑選一些人物,由觀眾投票決定部分角色人選。」

他指靈感取材民生,由舊有故事作骨幹,講述一名男子馮人望「失蹤」後,展開連串尋人行動,由高官、媒體、專家、市民的角度看社會荒誕。他繼續一人分飾多角。「作為公眾人物,沒辦法不被人去作為符號。被我借用來的角色,代表他/她是一個具影響力的人。當然有些人本身精神健康有問題,是個病人,我會尊重他們,不會扮演,這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我的目的不是隨意拿一個人來取笑,而是藉由模仿一個人物來談論某種現象、某些荒謬事情。」

他扮鬼扮馬,有觀眾受落,亦有人批評他離經叛道,太商業化。「香港最不好的是將很多事情劃分,例如這是藝術的、這是商業的。一個包容性大的城市,應讓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和喜愛的事,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再由觀眾自行決定想看什麼。」

年輕時面對別人批評,總覺傷心委屈, 人大了漸明白很多觀念不同,不能爭持。「有些人覺得我不是做藝術,不是做舞台劇,我只是形式不同,不斷變化,總有些人不喜歡,當年研討會上遭集體批評,年少氣盛忍不住拍枱罵人,亦曾傷心落淚。現在不會了,我尊重每個人有不同背景和看法,不應強加自己看法於別人身上。」

他笑言現今九十後覺得他「很惡、很誇張」,但真實的他仍然搞笑,喜歡接觸人,獨腳戲綵排時也愛邀請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欣賞,盡量聆聽不同聲音和民意。

場地:Home Kitchen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攝影:陳縱宇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