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5日

黃韻婷博士 中大醫論

針灸治療膽石

香港人日常飲食習慣西化,高脂肪及缺乏纖維,約有2至3%人士正受膽石症困擾。根據人體的正常器官功能,膽是負責濃縮和儲存由肝臟所製造膽汁的器官,進食後釋出膽汁來協助消化高脂肪和油膩食物。不過一旦膽汁濃度過高,便容易像顏料般乾涸結成膽石,稱為膽石症。膽石症患者大多並無明顯徵狀,不過約20%患者會出現反覆腹痛、黃疸、發燒等情況,若病情持續,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接受根治性的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手術,而個別急性發炎的患者則可以考慮用抗生素來控制炎症。縱使術後患者失去膽囊,但肝臟仍會製造膽汁,故大部分患者均不會受太大影響。

患者多懼怕失去膽囊,故向中醫求診。中醫認為膽石症屬「膽脹」、「脅痛」,患者可感到脅間出現瀰漫性疼痛,由初起的持續性鈍痛而逐漸加劇,其後劇痛更可蔓延至右肩胛,令患者苦不堪言。膽是六腑之首,是儲存着膽汁的「中清之腑」,另外,膽有分泌功能使膽汁能疏泄下傳消化食物,即「通降下行」,若兩者其一出現問題,便可致膽石症。中醫治膽石症多以疏肝理氣兼除濕熱為主,除了處方中藥,近年以電針治療膽石症亦漸趨普及。電針治療有助增加膽囊的疏泄功能,也能放鬆膽囊口的括約肌,並增加膽汁分泌,有助病人自然排出膽石。因此常取穴位為日月、膽俞、肝俞、期門、陽陵泉、太衝、足臨泣、丘墟等。

中醫實務性臨床研究

中醫師的取穴,建基在醫者經過四診(望聞問切)後在患者身上收集到的所有症狀而出的總結,即「證型」。根據病人的「證型」,醫師配置不同的穴位,以「辨證取穴」配合病人的體質以治病。在循證醫學的迷思下,許多學者高舉傳統西醫雙盲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為最高金標準,但此方法忽視了中醫對病症的細膩的科學認識。其實,早在2002年,世界衞生組織早已了解傳統醫學(包括中醫)對疾病的認識跟西醫理論大有不同。由2002年到現在不斷出版對傳統醫學研究策略,建議在雙盲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基礎上,配合傳統醫學的辨證方法作實務性臨床研究(Pragmatic clinical trial)。最終目的乃要在疾病的療效及病人安全為前提下,繼續發展傳統醫學。因此,在外國的多中心臨床研究例子中皆可證明中醫的有效性。關鍵在於學者們是否有開明的思維。中醫的「辨證取穴」融入在臨床研究的設計中,香港中文大學於今年即開展首個膽石症的實務性臨床研究。當病人經過膽石症確診後,病人會隨機被安排至針灸組或對照組。針灸組即根據中醫「辨證取穴」以作出治療,對照組則安排西醫常規治療,但兩組的治療效果皆由單盲的研究人員作比較總結,故平衡了中醫的治療特點及對臨床研究的科學體現。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教授

隔周二刊登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