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21日

甄小慧 自由談

聖誕經典 胡桃夾子

聖誕卡、聖誕大餐、聖誕老人、聖誕樹、燈飾、 蛋糕、卡通公仔,之後就是穿戴得漂漂亮亮,一家去看《胡桃夾子》了。這是歐美兒童必有的聖誕經歷,香港的中產家庭,也必會給小孩至少看一次《胡桃夾子》,圓兒童的聖誕夢。前幾年,因緣際會,當上芭蕾舞團的副舞台監督,每逢12月必定忙於《胡桃夾子》的演出。整整半個月晚晚在舞台度過,早出晚歸不見天日。這劇目,行內人視為大雜燴,但它一開二十場,場場爆滿,年復年成為舞團最賣座節目,故此不可掉以輕心。當年在工作中度過聖誕,有音樂、雪景、王子、仙子相伴,過的聖誕比街上的更純美。

在美鹹魚翻身

論旋率,《胡桃夾子》不算是柴可夫斯基最好的曲目;論劇情,它在公演初期得不到觀眾好評,大家責怪作品沒有忠於霍夫曼(Ernst Hoffmann)的原著作品《胡桃夾子與老鼠王》。《胡桃夾子》公演時不甚成功,只是一齣滿台小演員的奇幻作品。直至六十年代,俄裔美國舞蹈家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改編的版本出現,將《胡桃夾子》「聖誕化」,在台上放置巨型聖誕樹,連同華麗的服裝、全台的雪景、紐約芭蕾舞團的精湛技藝,此作品才開始傳世。六十年代?豈不是美國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s)長成的年代?那麼,《胡桃夾子》可謂隨baby boomers應運而生;它甫開場已盡現模範核心家庭渴望的生活標準:成人各有家室,有閒情慶祝聖誕,有餘錢互送禮物,子女聚首一堂,在父母及賓客面前表演芭蕾舞,顯示中產階級的教養。

隨着巴蘭欽的版本在美國鹹魚翻身,吸引家庭觀眾,各大舞團爭相於聖誕上演。很多小朋友人生第一齣芭蕾舞劇就是看《胡桃夾子》,故事內的奇幻情節和兒童舞蹈員令男女小孩容易代入。雖然有藝評稍嫌第二幕的西班牙舞、阿拉伯舞、中國舞、法國舞、蘇聯舞的動作俗氣,似由街頭賣藝湊合而成。考慮到編舞其實在賣弄十九世紀末文化古國的異國神秘,在飛機、互聯網還未出現的世代,這類文化媚俗提供了跨國娛樂和文化想像。憑着節奏明快多變,色彩搶眼耀目,公主王子衣衫美麗,舉止優雅,它令小朋友愛上芭蕾,《胡桃夾子》確是入門級經典芭蕾。

改編極盡創新

何謂經典?愈多人改編的藝術作品,愈有經典地位。巴蘭欽以後相繼有新版本面世,最近看了一齣由基里爾.西蒙諾夫(Kirill Simonov)和依列弗.伊凡諾夫(Lev Ivanov)為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Mariinsky Ballet )所編的版本,極盡創新之能事,也更切合原著故事。改編版與聖誕毫無關連,那就沒有華麗的聖誕樹,似要說明此物在前蘇聯社會是不該出現。客人身穿大斗篷應約,個個肥肥矮矮,似是異域怪客。主角Marie品性調皮,父母重男輕女,無視Marie的存在。夢幻世界的仙子身穿全黑舞衣,笑容欠奉,猶如地獄鬼神。音樂編排連貫,舞步大膽加入現化元素,配合黑色幽默的演釋。雖然是依照原著製作,如此多變鬼馬的革新,觀眾還是不太接受。要命的是,結局裏面Marie寧願回到夢幻世界,也不願在現實世界受父母冷落,這對自命幸福的家庭來說,實在太掃興了吧。

演藝界盛傳一招撲水求生術,一命救全家, 如果粵劇戲班遇上拮据日子,只要演出《帝女花》就能吸引觀眾買票,不只回本,更會有賺。換轉是芭蕾舞團,必賺的劇目非《胡桃夾子》莫屬,只要跳得不太差,舞台也夠艷麗,入座必有保障,帶來救命的現金流轉。

問題來了,《帝女花》是戲寶,文人編劇巔峰之作;而《胡桃夾子》卻是芭蕾入門戲,雜燴耍樂的合家歡作品。這可以看出粵劇要成為經典藝術,仍有一段路要行。聖誕節是西洋節日,難有合適的華夏藝術上演,而到了農曆新年、八月十五中秋,有什麼傳統華夏藝術可以上演,確是值得思考的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