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30日

黃秀娟醫生 國手開講

積極治療克隆氏症減復發

克隆氏症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與不潔飲食無關,背後成因可能是基因問題或免疫系統紊亂等。克隆氏症患者常見於年齡介乎20至40歲,男女比例相若,但本地研究顯示,香港男性患者人數輕微高於女性,比例約為3:2。由於大部分患者於年輕時發病,故有必要為患者進行較積極的治療,減低經常復發的風險。

要確診病人是否患上克隆氏症,首先醫生會利用檢查以排除其他嚴重的腸道病症,例如檢查大便內是否有細菌、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等。之後,醫生會透過內視鏡檢查,如大腸鏡、膠囊內視鏡、特製的小腸鏡和胃鏡等,去觀察消化道有否出現潰瘍問題。如有必要,克隆氏症患者亦可能要進行其他放射檢驗如鋇劑灌腸造影、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以便診斷腸瘺管及其他病變。一旦確診,醫生會用不同類型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及減低復發機會。類固醇是其中一種傳統藥物,患者可於數日內消退病徵,不過類固醇不能長期使用,若病徵成功消退,便應採用其他藥物持續治療。

硫唑嘌呤是另一類型的藥物,適用於持續治療較嚴重和復發次數較頻密的克隆氏症患者,病人通常是在接受類固醇治療後仍經常復發才會選擇使用。須注意,硫唑嘌呤有機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胰臟發炎、血液不調等,病人在服藥初期需要作較頻密的覆診及抽血檢查。

近年,醫學界多改用生物製劑為克隆氏症患者作持續治療,原因是藥物不但消炎速度快,而且副作用相對較少可長期使用。生物製劑更有皮下注射及靜脈注射兩種,如患者選擇皮下注射,更毋須經常往返醫院,非常方便。

20歲的文仔是一名病情較嚴重的克隆氏症患者,確診時,其腸道早已有多處瘺管、潰瘍、膿腫,不能上班,體重亦下降了足足10公斤。醫生曾處方類固醇,惜未有明顯效用,醫生於是轉用生物製劑,文仔的瘺管潰瘍問題很快受控,整個人的營養吸收能力亦有改善,至今患病一年都未有再復發,重拾健康人生。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教授

隔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