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12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死而有憾

早前,在24小時營業的快食店內,一名女子猝死在座位上,伏屍數小時一動也不動,竟然沒人察覺,這只是花邊新聞一則。美蘭求換肺,不可得,溘然逝去。新聞報道得較詳盡。可是,最觸動港人心弦的,還是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盈盈流產,消息公布時電視還直播!

人口密集的都市,每天都有人死亡,不是意外死亡,根本不成新聞。古人將死亡看作人生大事,有人甚至畢生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儲錢為了辦後事,蓋風光大葬乃是榮耀。

做官的,家中長輩去世,還要辭官守孝,長則三年,短也要一年半載。宰我反對三年之喪,還給孔子背後罵他「予之不仁也」!

現代人則反是,輕視死亡,親人逝世,最好匆匆辦妥後事,快快節哀順變,重過正常日子。現代人重生惡死,將死亡當作敵人,不和病魔鬥到最後一刻,不肯言敗,寧願犧牲生命質素,也不放棄一線求生希望,且被譽為「生命勇士」。

現代人很少問:怎樣才算「好死」?一旦提起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會認為:無病無痛,死亡過程迅速,就是「好死」。臥病經年,就是「惡死」。若然,猝死應是現代人最理想的死亡方式矣!

可是,每當得知不相識的人或相熟的朋友猝死,卻難免心中惘然若有所失。

有云:人生如戲,睇戲睇全套,猝死就是戲還未做完,結局尚未揭曉,便已落幕。能不悵然?

活得實在

現代人不願面對死亡,往往當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地活着,永遠計劃明天、下個月、明年幹什麼,並且認為這樣才活得實在,才算不枉此生。

很少人會計劃自己的死亡,亦很少人會撫心自問:我一生這場戲,怎樣結局才算是美好的結局?是以現代人少之又少死前沒有遺憾的,因總有事情可做而未做,總有壯志未酬的。誰能像聖保羅般在生命的黃昏安然地寫上「我已打過好仗,跑完比賽,保持信仰」呢?

像聖保羅般死而無憾,欣然赴死,覺得自己得到理想的死亡的,要算蘇格拉底了。當今,我們總認為蘇格拉底是被迫害致死,為理想和原則而送命。

其實,讀他的弟子色諾芬(Xenophon)的記載,蘇格拉底並無這個想法,色諾芬說老蘇「視死比生更好」,是他自己選擇死亡,而非他不願死而被迫要死。被判罪名成立時,蘇格拉底可以選擇賠款或放逐,他卻選擇服毒。弟子要幫助他逃獄,老蘇也拒絕了。

老蘇不懼怕死亡,因他相信靈魂不滅。服毒之前,他心平氣和地跟弟子討論生死的哲學問題。他說,神無比仁慈,才讓他在豐盛的年紀,用最溫柔的方式(服毒)結束生命。如此逝世,不單易如反掌,毫無困難,並且不會麻煩好友,死後還會得到眾人景仰和懷念。

存在抉擇

這樣死去,既不拖累別人或令人不安,亦毋須經歷肉體逐漸衰敗的痛楚,靈魂遂可安詳地告別人間。在蘇格拉底心中,他的死可見證其哲學、信念和價值,堪為後世師表。這是有尊嚴的死,有意義的死。蘇格拉底表示,運氣好的人才能如此這般死亡,他怎能錯過呢?

文天祥亦是在投降與死亡之間作出「存在抉擇」,他選擇了「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死,死得有尊嚴,有意義,但他卻不能死而無憾,因國已破 ,家已亡,舉目有河山之異。他的救國事業失敗,他壯志未酬,難以心平氣和。他不如蘇格拉底。

要死而無憾,古人較現代人容易,因古人不若現代人那麼「心頭高」。讀書人能守住氣節,平生不做虧心事,足以死而無憾。

一般人是李察杜堅斯筆下的「基因機器」(gene machine),以傳宗接代為人生首要目的。只要壽終正寢時子孫成群,各自成家,便算是對得住祖先,死又何憾呢?

現代文明是Eric Cohen說的「否定子孫的文明」(child-denying civilization)。現代人再無傳宗接代的意識,生兒育女不再是責任,也不再能令人死而無憾。

現代人追求的是自我「完成」甚至是自我「完善」(perfection)。如此艱巨的理想,問誰能達到?死而有憾,恐怕已成現代人的新常態了!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