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24日

謝奇芬 電視講座

《中國好聲音》還能走多遠?

內地綜藝節目特別是真人騷類,近年佔據中國各大電視頻道的黃金時段,並逐漸引申至網站發展成24小時直播節目,全因監管機構國家廣電總局對電視劇加大力度增設形形式式的限制,但觀眾對沉悶的內地電視節目強烈「吐嘈」也是重要因素。浙江衛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自2012年首播後便迅速於內地掀起一股「好聲音」旋風,而本年度第四季開播以來,收視率仍持續高企。據聞製作公司燦星已與版權方Talpa簽約至第六季。但在如今內地綜藝節目風風火火的年頭,《中國好聲音》還能走多遠呢?

2012年,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引進全球大熱歌唱比賽The Voice版權後,加工改編成《中國好聲音》於浙江衛視播出。該節目真正實現了中國電視巿場「製播分離」的先河,即製作公司與播出頻道非同一家公司,但二者會進行廣告分成的商業合作模式。節目開播便即成熱話,第一季收視由最初的1點升至總決賽的5點多(1點收視約佔內地電視整體收視份額的4%,5點多佔整體收視份額的接近30%,但基於中國內地人口基數龐大,1點代表1400萬觀眾,收視已非常好,和亞視的1點有天壤之別),隨後季度平均每集已達至4點收視,觀眾對該節目的喜愛可見一斑。

除了內地,「好聲音」旋風亦影響台灣、 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華語地區,故從第二季開始已在不同地區作同步播出,現正進行的第四季比賽,香港nowTV每逢星期五晚上9時亦會同步播出。

突破傳統選秀模式

《中國好聲音》的形式突破了中國選秀節目大多由評判單向點評參賽者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添加眾多互動元素。在最初的「盲選」階段中,四位導師首先背對着參賽者聆聽演唱,直到認為參賽者有一定歌唱能力才會選擇轉身。參賽者獻唱完畢後不是被動地聆聽評判點評,而是從轉身導師中選擇加入喜歡的隊伍,因此導師亦需要為自己的隊伍拉票。

加入隊伍後,導師需要指導參賽者的唱功並為自己隊伍分組進行內部對決,再化身評判決定自己隊伍最終優勝者與其他三組優勝者進行終極對決。在這種情況下,導師同時擔當評判工作絕對有難度,而每每也變成此節目的催淚點與感人時刻。到總決賽的「巔峰之夜」,導師已可置身事外,決定權交由全國媒體和觀眾一起投票選出,支持率最高者便成為終極冠軍,這絕對突破中國傳統選秀模式,因此《中國好聲音》兩大重點必定是參賽者和導師本身。

參賽者的水平對節目質量有很大影響,製作方購買節目版權的「天書」(即有關節目的製作、推廣、程序等的指南)也必提示製作團隊如何揀選優秀參賽者。節目團隊除了事前舉行選秀會,從參加者中選出入圍選手外,亦會派員到全國各地發掘有潛質選手參賽,因此最終能走到節目錄影現場的參賽者都已經過了層層選拔。

此外,《中國好聲音》的製作團隊從第一季就開始嘗試走國際化路線,將節目影響範圍擴大至整個華語地區,因此邀請世界各地華人來參加節目,有些更是已出道歌手,如第二季有來自台灣曾參與《超級偶像》及《超級星光大道》的林育群、第三季有來自香港環球唱片的唱作女子組合Robynn & Kendy,今季則有來自馬來西亞並簽約香港BMA唱片公司的李幸倪(Gin Lee),亦有天后張惠妹的親妹妹張惠春參賽。這一嘗試無疑是雙贏的,對於這些已出道的歌手而言,有望借節目增加知名度及加快打入內地巿場;對於節目製作方而言,節目變得更有瞄頭與多元化。

而此節目每一季也有些微調整,以增加新鮮感,如第二季加入四隊學員相互混戰環節、第四季加入「雙盲選」,即在盲選階段導師與觀眾亦不能看到參賽者面貌,這些微調可增加節目新鮮感,對觀眾也起了正面作用。

內地版吸金力超強

當然,素人節目要吸引觀眾還要有更多亮點,觀眾現今對名人私生活愈來愈感興趣,狗仔隊追星發掘新聞可能已過時了,
名人直接參加電視節目,直接讓觀眾入屋了解其私生活、真性情,叫座力、宣傳效用渾然天成,觀眾眼球更容易被吸引,雖然真人騷有多「真」有待商榷,但就連林青霞也被邀出山加入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偶像來了》,可想像在收視及廣告壓力下,內地製作人有多拚搏,他們絕對知道明星製造輿論的宣傳效果強大,可惜《偶像來了》就出現宣傳火熱、收視強差人意的情況。The Voice這模式也不例外,以星級導師指導學員作招萊,美國版有Maroon 5主音Adam Levine、Christina Aguilera、CeeLo Green,澳洲版有Ricky Martin、Kylie Minogue,位位也是重量級歌手。《中國好聲音》的導師個個都是實力唱將,除了連續四季擔任導師的那英,第一季還有庾澄慶、劉歡和楊坤,第二季有張惠妹,第三季有齊秦,及至本年度第四季有周杰倫,學員衝着偶像來參賽,觀眾亦衝着偶像看節目。此外,每位導師更邀請一位夢想導師,協助其指導學員及提供意見。夢想導師也絕非等閒之輩,以往有李玟、王力宏、張信哲、莫文蔚等,今季更有鄧紫棋、李健、林俊傑及張惠妹,星光熠熠。

原版The Voice的主持人並不重要,因節目重點是參賽者與導師之間的互動,但改成中國版後,主持人也變成熱話。內地節目一向多廣告贊助,並且需要主持人一一介紹,第一季節目為了節省節目時間,主持人華磊在一分鐘內將幾十個贊助商名稱像急口令般說出,讓觀眾嘆為觀止,亦變成了節目特色,他更被譽為「中國好舌頭」。

《中國好聲音》的贊助由第一季的幾千萬人民幣已升至第四季以億元計,有報道指加多寶由第一季6000萬元獨家冠名贊助增加至第四季的2.5億元人民幣,升幅驚人。不單是冠名贊助,其他贊助及節目中間的廣告也為製作方及電視台帶來可觀收入。內地節目現在也會與網站合作,以配合更多互動元素,同時增加廣告收入與宣傳渠道。除了主節目,《中國好聲音》亦有衍生節目,第四季就有《有料好聲音》在騰訊視頻播放,每期幾分鐘的節目只是以幕後花絮製成特輯就能吸引兩至三個贊助商,吸金能力也不弱。

綜藝節目連場激戰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播出時,其他電視台同時段亦有非常火熱的綜藝節目,其中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3》及深圳衛視《極速前進第二季》(The Amazing Race)最受關注。此兩個都是以明星為主的旅行體驗節目,《爸爸去哪兒3》有港人熟悉的胡軍、劉燁,而《極速前進第二季》有楊千嬅與老公丁子高、曾志偉與女兒曾寶儀、及踢館選手韓國的金鐘國與李光洙等,從明星陣容來看,絕不輸蝕,可惜《中國好聲音》仍是觀眾所愛。

除了同時段節目,還有同期火熱綜藝節目,就如早前提及的湖南衛視綜藝《偶像來了》,請來林青霞、朱茵、蔡少芬、楊鈺瑩、寧靜等十位女神赴不同地方進行一系列的體驗與對決,並在當地作人氣投票,儘管節目收視不好,但在被轉發及網絡討論方面絕不輸於《中國好聲音》。而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亦請來六個男藝人包括羅志祥、孫紅雷、黃渤、黃磊等闖關挑戰人體極限,雖被韓國MBC電視台認定是抄襲《無限挑戰》內容,但並沒有影響節目,收視破2並取得同時段排名第一,節目剛播完第一季,現已開始籌備第二季並計劃明年春節推出電影版。

近年內地網站自製的綜藝節目也不能忽視,它們的點擊觀看率可達數百萬以上,就如愛奇藝視頻網站由馬東主持,蔡康永、金星擔任導師的一個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此節目在網絡稱冠,成為現在內地另一被熱烈討論節目,而且網絡節目播放不限時間,隨時隨地也可以觀看,流傳量亦提高不少,廣告收入也自然增加,成為愛奇藝視頻主打節目。

近年內地節目經常被轟收視造假,主因是製作公司與電視台的獎金分成制度, 特別是各一線衛視一方面要保持電視台人氣,但又不願意付高價購買優質節目,因而與製作公司洽談合約時以較低價錢購入節目,當收視達一定程度才會給予製作公司發放大額獎金。製作公司為了得到獎金而想盡方法製作收視假象,影響真確性。《中國好聲音》亦不例外,中國史上高收視綜藝節目除有過被質疑收視造假,第四季一開始亦有穿幫畫面,觀眾發現同一首歌曲,那英一時直髮一時鬈髮,觀眾認為是選秀造假。當然,節目組回應是後期剪接借用畫面所致。人氣節目產生輿論亦令製作團隊變成另一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部分節目與《中國好聲音》一樣都是先購買外國版權後改編成中國版本節目,儘管仍有少量製作人抄襲其他節目之嫌,但近年多數內地製作人對版權意識已提高不少,一改以往一味靠抄的思維,在我認識的內地電視圈人當中,很多對世界各地現正播放的節目也瞭如指掌,亦很努力去創新及改變以往內地節目的陋習,跟香港製作人仍故步自封的思維很不同。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令近年內地綜藝節目製作更興旺,但內地對媒體的監管始終較嚴格,廣電總局就像香港的廣管局,對電視節目有監管的角色,如限制電視劇穿越題材、電視劇的日播放集數等。針對近年明星真人騷節目,該局發表了中「限真令」,即建議製作真人騷加強表達人類真善美等方向,關注普通群眾並避免過度明星化。雲集了眾多明星大腕與具有較高水準的參賽者的《中國好聲音》,將主要目光集中在參賽者個人的唱功及不斷追夢的過程,相比其他綜藝節目受壓較少,算是對廣電總局的意見有所交代。

此外,《中國好聲音》的製作單位在這四季中仍不斷作出微調,相信製作下去仍可迎合觀眾口味,而導師的轉換亦可保持新鮮感,廣告商就自然繼續支持。當然,內地政策每天也在變,又總是要為熱鬧題材降溫,所以花無百日紅,《中國好聲音》能走多遠,除了看觀眾反應,還要看政府政策。

撰文:謝奇芬

部分圖片由nowTV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