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15日

馮永康醫生 心臟科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的歷史已經超過50年,全球第一部起搏器是在1958年在瑞典給病人安裝的,這位病人一生中接受了26個起搏器,原因是當年的科技只能令起搏器維持相當短暫的起搏功能。這位病人於2001年去世,享年86,比起將第一部安裝在他體內的起搏器的醫生還要長壽。

當年的起搏器需要依賴外科醫生透過開胸手術安裝,病人面對的風險比較大。第一部經靜脈導線安裝的起搏器是在1962年進行,心臟科醫生利用X光顯影,將導線經鎖骨靜脈進入右心室進行起搏,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當然,科技日新月異,起搏器的安裝方法雖然大同小異,但起搏器的功能也愈來愈複雜,而最新式的起搏器的電量可以維持長達15至16年,以一位60歲的病人為例,他可能只需要接受兩次手術已可應付餘生的需要。

雖說這些經靜脈安裝的起搏器耐用及可靠,而每年全球大概有一百多萬名病人需要接受起搏器的手術,但是始終有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因起搏器導致的併發症率大概是5至10%,部分原因是導線引致的,例如導線鬆脫、感染、折斷、靜脈閉塞等。其他的併發症是來自起搏器本身,例如感染、血塊形成等。

究竟有沒有方法能減低這些併發症出現的機會呢?在過去的數年,經過無數心臟科醫生的研究及改良,一款全新概念的起搏器終於面世,它可能是最有希望減低這些因導線或起搏器所引致的併發症。一項名為「無導線」的起搏器大型研究在最新一期的新英倫醫學期刊中發表了,這個全新的起搏器大小只有一毫升,但已包含了一切所需,而安裝的方法是在大腿的靜脈,經過右心房進入右心室中安裝。在這一個全新的起搏器的末端利用微型螺絲「鑽」入心臟肌肉來防止脫落。這款起搏器並沒有導線,也沒有任何皮下安裝的起搏器。

基本上,上文所提及的部分併發症可大大減少,但事實上又是不是這麼的一回事呢?下一期再跟大家解讀。

作者為心臟專科醫生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