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17日

張綺霞 居港異鄉人

子女苦讀中文成才 尼泊爾僱傭兵之後堅守留港

香港有不少少數族裔人士不懂中文,英文也不佳,因此總是活在社會邊緣,尼泊爾裔的古獅龍(Gurung Sher Bahadur)正是其一。

古獅龍為僱傭兵之後,在香港出生,尼泊爾長大,九七前移居香港,在此地生活逾20年,困難處處。他是英國公民,仍選擇留下,因他早視香港為家。尼泊爾社群與主流社群長期隔絕,他卻願意打破隔膜,在「指定學校」制度未改變時,已讓不懂中文的孩子入讀主流學校。主動踏進主流族群,只因相信社群融合才能締造更好的未來。「只要社會中所有族群對彼此有正面理解,不劃清界線,才能有好發展,生活對大家來說才能更易。」

古獅龍的父親為英國僱傭兵,隨軍隊在不同地點駐守,因此幾個兒子也在英國、新加坡等不同地方出生。古獅龍1967 年生於香港,隨後回到尼泊爾居住,在1994年,27歲的他才再次來港找工作,完全不懂中文,只懂一點英文,因此只能當大型機建地盤工人,頭3年協助興建青馬大橋,後又協助開挖大欖隧道及興建三塔式斜拉索橋汀九橋,獲晉升為管工,完成後又幫助興建赤鱲角機場。

在工作的同時,他把家人接來香港定居,並在此地誕下小兒子。儲得一定金錢後,他與同鄉合作創業,開設咖喱屋。「那時孩子還小,我要經常出入醫院和入境處,如果我仍在建造業工作,時間就沒有那麼彈性。在香港做生意也容易,因此有此決定。」

共有五個孩子的他,開始擔憂兒女的學習問題,大女兒和三子都被安排在尼泊爾完成學業,當時年幼的四女從香港太陽島英文幼稚園畢業,中間的二女也是讀小學的年紀,他在香港找來找去,也找不到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好學校,「我的朋友9個孩子都在讀以英文授課的地利亞加拿大學校(Delia School of Canada),因此我也去報名,對方卻說沒有學位。孩子在家裏等了18個月,不能上學。」

食客改變子女命運

一次,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的劉明基校長與一眾老師在午飯時間光顧他的咖喱屋,「我說我是尼泊爾人,他很吃驚,問:尼泊爾在哪裏?是否西藏人?那時香港還沒有太多尼泊爾人,如今則已經為人熟悉,還有為尼泊爾人而設的幼稚園。」

閒聊下談到子女的失學問題,劉校長遂邀請古獅龍把孩子送到他的學校。「我那時已打算不再為孩子在本地找學校,送他們回尼泊爾讀書。但尼泊爾共產黨發動內戰,當地的學校都停課。」

雖然古獅龍與孩子都不懂廣東話和中文,但他最後也決定讓孩子入讀這所本地小學。「我在這個地方生活多年,也覺得很疲累,在街市所有事都是用中文標示,我一點也不懂。我咖喱屋的廚師都不是本地人,要定期到入境處為他們的簽證續期,不懂中文,英文又不好,入境處職員也是中英夾雜,溝通都很困難,還有日常與警察溝通……」

「於是我想,自己有5個孩子,其中一些一定要學習中文,認識這地方的文化。只有這樣,兩種文化才能連結起來。孩子學中文,就能在這裏找到工作,幫助更多本地尼泊爾人和華人,不但對家裏好,對少數族群乃至整個社群也是好事。」

這個選擇在九十年代並不尋常,當年更吸引多家傳媒訪問。熱鬧過後,卻是艱辛生活的開始。學校裏所有課堂都用中文,兩個孩子並未獲特別優待。她們雖然努力參加中文補習班,仍追不上學校裏以中文為母語的同學,上課聽不懂,通告也是中文的,為此孩子常錯過重要訊息,甚至在上學後才知道當天是考試日。

開先河入本地學校

無論上課前還是下課後,孩子都要作長時間的中文訓練,他仍記得,當時女兒回家後,背着小書包坐在沙發上不久,便累得睡着,讓其心疼不已。同時,老師要多花時間照顧這對特殊學生,也心存不滿,不禁質疑他為何要把孩子送進去?「他們說,或許將來孩子會返回他們的國家,又或者到其他地方工作,為何要學中文?這樣是沒意義的。」

身邊的尼泊爾同鄉都不看好這個決定,認為讓孩子學英語已足夠,「他們說,你有足夠金錢,仍把他們送進本地中文學校,實在太瘋狂。」他解釋:「只是因為他們不理解香港的教育,也不明白本地語言,沒有足夠信心,認為就算學中文也未必能找到工作。」然而看到孩子如此辛苦,他心中也開始動搖。「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決定?」

但在瑞士定居的兄弟大力肯定他的決定,家人對此也十分支持。劉校長偶爾家訪,也讚揚孩子有進步,向他保證學習進展良好,然而不懂中文的他無法評斷,難免有所懷疑,「中文字在我看來都是一個樣,女兒卻讀出了不同的聲音,我以為是她在亂說。」就在數個月後的中國新年假期,他與孩子走在街上,看到華人店舖張燈結綵,二女兒突然讀出店面的文字,他大感欣慰,終於相信校長的話。

他特別感謝劉校長的幫助,一家的中文名字也是由他所起,他的尼泊爾名字是「勇猛」之意,因此校長就其音意起了「獅龍」之名。而讓少數族裔孩子入讀,在本地學校來說也是新的試驗,沒有劉校長的堅持不能成事,因為當時少數族裔仍只能入讀某幾所指定學校,不能報考其他學校。

兩三年後,在不斷補習、操練、閱報、寫作下,他女兒的中文終於趕上進度,雖然仍無法與華人學生比擬,但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也證明了學習的成功。其他尼泊爾親友看到,也紛紛把孩子送進中文學校,而他最小的兒子也跟從姐姐們的步伐。其他少數族裔朋友與他交談後,在其大力肯定下,也嘗試把孩子送進去。「他們也問我們,中文老師好不好?老師照不照顧學生?我與妻子都說,沒問題,很好!」在其引介下,連英國朋友的孩子也選擇就讀這所本地中文學校。

寧留港不移民英國

小學畢業後,兩個女兒考進了主流中學,至快畢業時,兩人都有意到英國升學,古獅龍也決定舉家移民英國,方便照料,於是把咖喱店結束,轉為做司機打散工,預備離開。然而他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香港比較好,決定只把女兒送去英國,自己與其他家人留下。「雖然我也有英國的護照,是那邊的公民,但香港就像是我第二個家,生活舒適又容易,要再適應英國的環境,一切都要重頭再來,是很難的事。」

他把大半生積蓄都花在孩子學業上,多年以後,終於證明決定正確,凡有尼泊爾親戚需要跟政府人員溝通,都會請他的孩子前往幫忙翻譯。平時他也抓着孩子,指着新聞報道問這問那,了解更多本地資訊與情況,有孩子的幫忙,生活也變得更容易。雖然孩子在英國讀大學,最後都選擇回港工作,「他們都說,在英國讀書是好的,但工作時遇上的人未必友善。」他們懂中文,因此更能融入香港的工作環境。

近年日常生活開支不斷上升,社會環境不斷轉變,他仍相信香港是定居的好地方,不打算回尼泊爾。如今他準備儲錢重新再開咖喱店,但更感艱難,食材價格升逾一倍,「從前我賣25元一碟咖喱,如今肉和菜的價格都很高,怎能做回這個價錢?」租金不斷上升也讓他遲遲未起步,「妻子和女兒看過很多店舖,都找不到價錢相宜的。」

每天購買中文報紙

居港多年,年紀漸長,要學習語言甚困難,如今他僅懂得一點日常用的廣東話,但仍對此語言有濃厚興趣,平時雖不完全聽得懂,仍開着新聞台看中文報道,每天他都會買中文報紙,雖然只懂簡單的字,但會珍惜地一一存起,如今家中藏有遠至1996、97年重大日子的報紙。在尼泊爾社群中,極少像他那樣熱愛本地文化的人,他靦腆一笑:「既然香港是華人社會,為何我們不去理解他們的文化傳統?」

雖然多年來面對不少困難,但他也在這裏生活了超過20年,「生活從來都不易。住在香港,便有責任去關顧其他人,就算是少數族裔也有責任去了解這城市的法規和正在發生的事。」他笑一笑:「凡事向正面想,其實很多事都能解決。」

回顧香港多年來的變化,他認為新一代的本地孩子對多元文化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有更多少數族裔懂得廣東話,街上幾乎人人都能說英文,「就算老一輩的人也能說hello和thank you,我剛來港時,每個人都只會說中文。」但他認為,這些改變仍不足夠,改變也需要各方一起去推動。如今他仍在香港做司機,接載不同學校的學童,經常與少數族裔家長聊天,並鼓勵他們讓孩子學中文,入讀中文學校。「只要更多人能兼具兩種語言能力,就能更明瞭彼此。」

「我希望有一天,香港能真正變成一個國際城市,無論用什麼語言也沒有生活上的問題。」這是他對未來的美好寄望。

撰文:張綺霞

攝影: 陳縱宇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