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2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教育終站:抑貧利富

為了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辨和批判思考,香港有通識科,法國則有哲學科,都是必修科。由拿破崙在1808年興辦以來,每年法國的中學會考(baccalauréat,簡稱Bac)都要考哲學,務求畢業生都能達致孟德斯鳩的理想,做個能獨立思考、不囿於偏見的公民。

歐洲各國都重視哲學,法國、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將哲學列為中學必修科。其他國家如德國、瑞士和瑞典,哲學是選修科,只有香港昔日的宗主國英國例外,不知是不是因為英國哲學家的成就不如歐洲哲學家。

邏輯思辨

法國要學生必修哲學,除了學習邏輯思辨外,還要將啟蒙時代思想家的理念,世世代代傳下去。由漢至清,中國的讀書人,都要讀儒家經典。儒家不重邏輯思維,卻不失為哲學。

法國學生初中已讀哲學,每星期都要上課2至4小時。高中學生每星期最少上4小時的哲學課,最多8小時。Bac分「一般」(general)、「專業」(professionnel)和「科技」(technologique)三個試。

「一般」Bac的哲學試題亦分不同組別。以文科組為例,試題包括:我們從工作中得到什麼?信仰是否都與理性對立?(2012);語言是否只是工具?國民對國家有什麼責任?(2013);藝術家能否主宰其作品?人應否盡其所能追求幸福?(2014)。今年的題目則是:人有沒有道德義務尊重一切生命?我是由過去塑造而成的嗎?

經濟社會組歷年的題目包括:工作的價值是否只是「有用」?有選擇就等於有自由嗎?人為什麼應該認識自己?個人意識會否反映在社會上?科學組的試題亦不輕鬆,例如:沒有國家,我們會否更自由?人是否必須尋求真理?政治可否脫離現實?藝術作品的意義是否永恆?

每年這些題目披露後,台灣總有網民回應:「感動到想流淚」、「羨慕得要哭」。無他,和填鴨教育的試題相比,這類試題的自由度大得多,亦有意思得多。

然而,和所有國家一樣,任何學科一旦要考試,學生要爭高分,就自自然然出現形形色色的補習和操練、乃至猜測出什麼試題、模擬答案、死背範文等。法國亦不例外。

許多人因而懷疑:究竟哲學科能否真的訓練到學生獨立思考呢?中學生能學到多少哲學,終生受用呢?可是,歷任教育部長都認為:一般法國人對文學、藝術和知識的興趣和認識,比較別國人都要高,正是多得中學時讀哲學。

無論如何,這類試題都好過什麼「沒有手機的一天」吧!就算是水過鴨背,法國中學生都研讀過不同哲學家對工作、信仰、理性、快樂、公義、責任、自由、文化、藝術等重要概念的思想,思過、辯過,總好過似懂非懂的人云亦云吧!

法國人讀蘇格拉底、笛卡兒、巴斯卡、盧梭、 孟德斯鳩乃至沙特;就像我們讀《論語》、《孟子》。總好過任何一篇也沒有讀過的人,何謂「格物致知」、「致良知」,都茫然不識吧!

至今,法國依然向菁英教育傾斜。2013年,政府花在教育上的經費,是軍費的150%。85%的學校──包括小、中、大學──都是官辦的,教師和教授都是公務員。私校佔15%,學費高昂,有錢的中產和富人才負擔得起送子女進私校。

艱澀難懂

法國的小、中學都是小班教學,一班27個學生。法國仍然很傳統的重視讀、寫和數學,尤其是數學,法國仍執歐美國家的牛耳。

數學不同一般文科甚至理科,對錯分明,懂便懂,不懂便不懂。學校不能降低水平遷就學生,不及格率很難不高企。

15年前,法國學生不及格率只有15%,如今增至20%。雖然法國容許留級──在經合組織(OCED)國家中,法國最多留級生,達17%──但追不上程度而退學的學生,仍然接近三分一。這些大多是家境清貧的草根階層的子女,以及第一代移民的孩子。

哲學、數學都被視為「抑貧利富」的菁英教育的幫兇。事關兩者都需要抽象思維。哲學更需要良好的語文基礎。語文欠佳,怎能讀得通艱澀難懂的哲學著作?窮人和移民子女最難過的正正是這兩關。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