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12日

陳倖嫚 老師陣地

淺談兩岸字詞差異

香港學生學習普通話時最常碰見也最容易混淆的除了輕聲和兒化音之外,就是一些「普通話」和「國語」不同的字音與詞彙,例如經常作為連接詞(「與」、「跟」、「同」的意思)使用的「和」字,例如:「老師和我」、「豆腐和菠菜」,它連接兩個名詞,表示並列關係時,普通話念「hé」,國語則可念「hɑ̀n」,也可念「hé」,主要是語音及讀音的分別,一般口語念「hɑ̀n」,文言中才使用「hé」。

以「和」作例子

「和」是一字多音詞,這裏僅集中談「hé」音詞語,除了作連接詞之外,常見的詞還有:和平、和服、和好、講和、中和、溫和、議和、風和日麗、和顏悅色、一團和氣等等,不勝枚舉,這些詞,普通話及國語均念「hé」。

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有學者認為,是由於兩岸使用不同系統的拼音方案標注漢語,台灣使用注音符號系統,大陸使用漢語拼音方案,而且兩套方案製定時間不同,因此對「和」這個語素,在發音的規定也有所不同。

另舉一例:兩岸「柏」樹念法亦不同,「柏」是正字,「栢」是俗字(或說異體字),國語一律念「bó」,普通話卻要念「bɑ̀i」,如柏樹、柏油路、扁柏,僅在德國首都柏林時,才念「bó」。

除了字音,兩岸對部分詞彙的理解也有差距,如:「飯店」和「酒店」。在台灣,具有一定規模的旅館才能稱為「大飯店」或「飯店」,有些只供應餐飲的地方也稱為飯店;而「酒店」則會讓人聯想起是情色場所,或是賣酒和供人飲酒的地方,還有就是提供旅客臨時休息或住宿的地方,這跟香港及大陸一般對酒店的理解很不同。在香港和大陸,具一定規模的旅館即稱為「酒店」,而不稱「飯店」。

習慣用詞方面,廣東話以「八十後」、「九十後」來劃分不同世代的族群,不過普通話卻習慣稱「八零後」或「九零後」;在台灣,則會以民國幾年次來區分,例如你是民國七十年出生的人(西元1981年),則稱為「七年級」生。

總的來說,不同國家或地區語言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抱持着互相了解而不排擠,尊重彼此的文化,兼容並蓄。

陳倖嫚_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