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6日

譚國偉博士 校長開壇

反躬自省

回歸以來,香港爭拗不斷。政治方面,先有政改爭議,導致行政、立法機關互不協調。社會方面,部分港人更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以「香港人」自居。並反對內地人來港,甚至稱內地人為「蝗蟲」,令中港矛盾日漸加深!文化方面,港人認為自己較內地人優越。經濟方面,內地人「自由行」來港消費,雖然帶旺本港的旅遊和零售業。但內地人循「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來港搶購豪宅,間接導致樓價、租金和物價上升,引起通脹等問題,這都令港人怨聲載道,埋怨內地人帶給香港的問題。港人對內地人的不滿亦升溫。

過去十多年的爭吵,香港不單斷送了寶貴黃金機會,令政治及經濟裹足不前,更落後於新加坡及南韓。在大中華區,香港的經濟增長,亦較中國內地與澳門遜色。

改善人口結構

人力資源方面,中國、澳門、香港在1997年人口分別為 1,236,260,000、422,046及6,502,100;到了2011年,中國人口有1,347,350,000、澳門557,400及香港7,071,600,分別約上升了8.9%、32%及8.8%。世界各國人口漸趨老化,人口高增長率將改善人口結構,有利當地經濟增長。國民收入總值方面,三地在1997年分別為78,060億、566億及13,731億;2011為468,562億、2,951億及19,361億;升幅分別約為5倍、4.2倍及41%。人均生產總值亦升幅各異。三地在1997年分別為6,420元、135,547元及211,592元;2011為35,198元、537,103元及273,783元;升幅分別約為4.5倍、3倍及29%。在1997年,中國國民收入總值為香港之5.7倍,但到了2011年,已急升到24倍。高收入增長刺激內需,為內部經濟帶來動力。在1990年,香港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國內25%;在2012年,已下滑至3.1%。香港已不再是昔日替國家生經濟金蛋的母雞。相反在各項目中,均排在榜末,實帶來經濟隱憂。

再談幣值問題。自1983年開始,港元跟美元掛鈎。因美元近半世紀以來,對其他貨幣滙率持續貶值,港元實質價值相應下降。在1994年,862人民幣可換100美元,到了2011年,只需646人民幣。對比之下,在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25%,亦即港元對人民幣貶值25%。

單箭易折,眾箭難斷。中港關係,分則力弱,合則兩利。寄語各界人士在社會運動過後,一切回歸基本,學生更應把精神集中在學業上。市民黨派亦應求同存異,避免分化市民大眾,內耗資源無休止地陷於政治爭論的漩渦。同舟共濟,讓我們發輝獅子山下精神。

譚國偉博士_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校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