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3日

林艷虹 焦點人物

項明生 「港漂」生涯圓食夢

「香港是一個讓你有千百個走的理由,但卻讓你留戀忘返的城市」網上流傳一句話,反映了不少「港漂」(來港讀書工作的內地人)的心聲。

本港「港漂」群累積人數超過16萬,他們遊走於漂泊及融入香港之間。人稱「宅男教父」、「旅遊達人」的項明生,二十九年前從四川的貧困家鄉來到香港這個繁華鬧市,嘗到人生第一隻雞髀。言語不通,為融入同學間,他努力學好廣東話,不斷向上爬。

今天,這個八十年代「港漂」已經上岸,當過Sony首位華人董事,又是本地著名旅遊專欄作家、網絡遊戲品牌GameOne行政總裁,最近走入廣播界,主持香港電台普通話台《港漂總動員》節目,接觸不同領域「港漂」人物,一起分享漂泊香江的故事。

提起項明生,離不開打機。最為人熟悉的是舉辦了香港首個亞洲遊戲展,cosplay胡迪、呂布來吸引人流,他過去也擔任過不少活動及講座嘉賓,因工作接觸很多香港年輕人,他發現「香港年輕人追求的不是visable事物,而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權,與上一代好不同」。

生於四川的項明生,小時候由於家貧,經常要豉油撈飯、辣椒撈飯,本是醫生的項媽媽很早便來港當看護。1986年,16歲的項明生以單程證隻身來港尋母,「為的是生存!」初踏羅湖口袋只有2元。「以前我是阿燦,同好多內地人一樣仰慕香港,連香港放屁都覺得香啲!因為八十年代,港人收入是內地人的20至30倍,有說香港遍地黃金,我信以為真,以為香港有金執!」

香港吃人生第一髀

來到香港,他覺得是天堂。「鄉下無電話、無電梯、無的士,香港什麼都有,反差很大。」第一樣令他「嘩」一聲的是雞髀!「那時九廣鐵路車廂入面有雞髀賣,一隻5元。當時媽咪接了我,給我買了一隻雞髀,好鬼好味,因為內地八十年代初沒有雞髀吃,第一次單獨吃完,覺得很高尚。」

來港後他住荔枝角私樓,三家人分租一個單位,他睡客廳。每天邊派報紙賺錢邊讀私校。項媽媽是四川人,項爸爸是上海人,家裏會說四川話和普通話。初來港的項明生聽不懂廣東話,有天同學問:「你吃不吃香蕉?」知他不明箇中意思,便寫在紙上,他天真地回應:「我吃。」結果惹來全班同學大笑。又有一次,老師向同學派locker鎖匙,一位女同學忍不住說:「老師你要解釋什麼叫locker,項明生不明白的。」他當時微笑回應:「當然,我真係唔明。」

他自問EQ高,面對歧視處之泰然,就當學習新事物。「以前內地有傳言,如果你有親戚在海外,都是間諜來的。媽咪一早來港,在內地讀書時我已被同學排擠,從小便鍛煉出獨立性格,因此,香港所謂歧視或排擠,我不覺得大問題,他有他說,我有我笑。」

回想第一句學的廣東話是「好勁」,同學仔說他讀書好勁,他不明白。「起初完全溝通不到,要靠寫字、看電視來學,第一部看的是《新紮師兄》,八十年代的電視節目沒有字幕,慢慢看慢慢學,後來得同學幫助,很快學會了。」

雖然他豁達開朗,但也有落寞時刻。「我小六考全級第一,入讀四川全省重點中學。來港後讀私校,同學不讀書,上課會大喊『好悶啊』,然後轉身去廁所。這些我不能接受,老師從小教我們要尊師重道,上課不能說話,香港私校的人亂來,讀得不開心。」

那時同學開始「帶壞」他。「帶我去深水埗一間叫銀河的機舖玩,已執笠多年。當年幾毫子一局街機,很好玩,內地從未見過,但太貴,打了幾次無錢再打。」第二年轉校,到威靈頓中學讀中五,會考取得1A5B1C佳績。

「對我來說,會考不是難事,因為在內地不人道的教育制度下,把我們訓練成考試機器,比如邊走路邊背生字、每天起床對窗大聲講英語,不准看電視,沒有遊戲機,除了睡覺八小時,去廁所和吃飯也在背書。香港700萬人口,每年十多萬考生,內地每年一千萬考生,可想而知,競爭大,考試壓力更大,很多人跳樓自殺。但許多來自內地標青學校的學生,往往能考進香港的大學。」

他在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讀預科,開始融入香港社會,後來考入港大,最興奮是住宿舍,第一次有自己的睡床,他不禁大叫「Hong Kong,和你在一起!」

工作五年夠錢買樓

九十年代畢業,他指當時能成功上位,全賴搭了尾班車。「那個年代整個社會不斷向上流動,回歸前很多中層管理者移民,騰空位置,我和很多同期畢業生很快晉身中層。現時香港向上流動性是近百年來最低,賺到錢的不肯離開崗位,年輕人沒機會也買不到樓。」

近日劉鳴煒呼籲年輕人「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每月儲3000元可以買樓的一番話被炮轟,提起好友言論,他尷尬地說:「我驚佢會嬲我!」然後打個哈哈:「這句話出自他把口是很大問題,是一個錯配,因為得天獨厚的金鎖匙去教窮人如何慳錢,完全唔make sense。」

項明生工作五年便買下人生第一層樓,身邊的同學也是打了四、五年工便成功上車。「那時很多90萬、100萬的樓,我買西貢村屋不用100萬,1992年,我的人工12000元,當年美孚樓價1000元一呎,現在升到10000元不止,但時下年輕人工資跟我當年差不多,樓價卻是以前十倍二十倍。」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表最新城巿競爭力藍皮書,香港綜合經濟競爭力首次被深圳超越,跌至第2位。假如生於這世代,項明生坦言「未必來港」。他舉例:「剛剛成為一間上市公司非執董,遇見年輕內地投資者已身家過億。香港很難找到一些年輕人因為搞online生意而身家過億,除了劉鳴煒,他一出生已經袋4億,在『成功靠父幹』以外,香港年輕人很難單靠雙手賺到1億。這不再是黐膠花年代,反而內地nothing is impossible,出現許多馬雲,或最近於港大分享的馬化騰(騰訊公司創始人)這些白手興家例子。」

當代「港漂」心態改變

他慨嘆今天香港向上流動性不及內地,這一代「港漂」心態與他當年不同。新一代「港漂」流動性強,大多是過客心態,沒有長期生活打算。「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以前人家聽說你是香港來的會刮目相看,現在內地經濟發展快,人工漲得快,與香港水準拉近了,不再認為香港高高在上。」

「『港漂』當香港是一個窗口,他們與新移民的分別是很多新移民是遠嫁來港的農村姑娘,會在此湊仔和定居。大多『港漂』浸過鹹水,說一口流利英語,志不在此。他們視香港為跳板,不想學廣東話,也不願融入香港文化,香港個塘咁細,不值得留戀,漂完香港就會漂到下一站。」

身份認同、中港矛盾、社交圈子狹窄、生活孤單、居住環境欠佳、生活指數太高等,都是這一代「港漂」不願留下的原因。「現在只剩下了制度的優勢,以前的制度留下很多好東西,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現在所剩無幾。」

他指以前周恩來、孫中山、魯迅年代,棄商從政、棄醫從政,當時留學生一腔熱血,想着如何改變中國、喚醒整個民族,跟現在不同。「今天很多人只想『S兩棟』,全世界走去從商,哪有人從政從文?這是兩個世代。」

一個銀有兩面,有人批評『港漂』來港搶資源,亦有人努力適應,全力拚搏。雨傘運動後,『港漂』之間分裂,出現「內地生撐香港」專頁,『港漂』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能扮演什麼角色?「我覺得是香港影響他們多些,一來是人數少,第二居留時間不長,很少人代表他們發聲。」

對於香港,早已落地生根的項明生,努力尋找旅遊意義和存在感的同時,依然留守,一起走過最好的年代,以及最壞的年代。

撰文:林艷虹

攝影:陳縱宇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