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4月21日

張敏慧 一台風景

《青竹寺》依舊,落後!

《大鬧青竹寺》又叫《打和尚》,一齣十多年久未演出的長劇,最近重現舞台。省港都有同名戲匭,一般只演一段「打和尚」武場折子。這次長劇演出,香港戲班難有超人過硬的武行群戲,必須全體精心準備,唱、念、做、打藝術手段平衡兼顧,不掉以輕心,才能以質見稱。

這個花旦上場開口:「更『折』續斷。」繼續唱:「說什麼『欺世』希賢。」「『全』軀莫為權奸損。」那個花旦羞人答答,唱:「捧香茶,心如『倜儻』。」如果現場沒有字幕,我真的不明白唱詞意思。

編劇 懶得費勁

「更『柝』」,音托,打更的梆子聲。「『希聖』希賢」是效法聖人,不是欺世行徑。「金」軀受損,句子才有意思。「心如『忐忑』」,音坦剔,指心緒不寧,跟倜儻灑脫是兩碼事。我無意糾纏於寫正字讀正音,卻對演員的輕率「求其」,如此對劇本、曲詞字義的不求解,實在難過。排戲時彼此幫忙提點,務求盡量減少出錯,使粵劇不失禮人前,相信這不是苛求吧?

「新藝粵劇藝術推廣社」主辦「古老排場名劇」,演長劇《大鬧青竹寺》。從前開戲師爺(不知道編劇者誰)把幾段排場嵌成一晚大戲,前段翻版了呂布(字奉先)與貂蟬故事,甚至懶得費勁為劇中人改個新名字,於是男主角名張鳳先(宋洪波飾),女主角叫秋蟬(南鳳飾),老生則索性照樣叫做王允(廖國森先飾)。中段演落難太子(黎耀威飾)得遇佳人鄭家小姐主僕(高麗、林子青飾)的生旦戲,以唱為主。尾場點題「大鬧青竹寺」,表演鳳先打和尚(廖國森後飾)的傳統南派武場。

我不反對演舊劇,不過今天觀眾的要求水平提高了,借用古本,必須賦予故事新靈魂,才可望情節吸引。這回演出,仍舊散碎情節,犯駁處處,惟賴演員以唱與做的本領撐起全劇。南鳳聲腔好,可惜沒有細意為「飽讀詩書」的秋蟬塑造人物。太子冊封正宮與西宮一場,劇本固然兒戲不濟,黎耀威、高麗、林子青的表現亦缺說服力,黎耀威早前漸漸進步的發聲技巧竟不復見。還有「同場加演」一段出人意表的情節:正當林子青下意識衝前離開時,高麗突如其來高聲急呼:「A(粵音),你會撞死㗎」來糾正她步伐與方向。新人忘記了台上虛擬的那道房間大門,到底是舞台經驗不足。高麗那着緊叫喊,若能在排戲時提點,這類錯漏大抵不會出現。

穩定不失的是廖國森和宋洪波。廖國森尾場甚賣力。宋洪波有自身的強項,少年英雄形象表現得不錯,文場戲卻信心不足,屢見拘謹不自然。若將心神多放在情感及唱腔磨練方面,提升能演人物的潛力,當可逐步推動自己踏上新台階,晉身新一代具實力的文武生。

裹足不前 致命

好不容易等到尾場「打和尚」,看點就在一個宋洪波。這齣典型短打小武應工戲,很適合他,剷枱、蓮花座、飛腿、翻身等表演元素,硬朗利索,展露出演員扎實的底子而沒有過多賣弄,具備藝術觀賞性。

宋洪波沿用古老中州官話,道出「酒、色、財、氣」的禍根,勸告大和尚師兄「十戒」,聲音洪亮,氣勢逼人,看得出經過反覆練習,成績教人滿意。

僅得一場可觀的個人表演不算是台好戲。保留傳統演繹特色不等於劇本不可改,抓住差勁的劇本,不動手術修改,還把它當古寶的繼續演下去,演者又含糊隨便,是粵劇裹足不前的致命傷。

劇本思想,舞台手法,演員心態,完全沒有精神新貌,依舊《青竹寺》,就是落後!

撰文:張敏慧

逢周二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