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26日

嚴尚民 電視講座

瑞典導演羅伊安德遜
反覆反思存在意義

瑞典導演羅伊安德遜(Roy Andersson)是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之一,他拿下去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傑作《鴿子在樹上反思存在意義》(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 2014),有一個非常「安德遜」式的結局──短鏡頭的闊景框裏,五人在單車舖前的巴士站候車,紋風不動,猶如櫥窗內的假人。少頃,後景的單車舖職員駕單車回店,他認得那五人,隨口說:「啊,今天是星期二。」職員進店後,站在中間等車的中年漢便和一同候車的鬍鬚漢討論到底當天是星期幾,因為他「感覺今天不是星期二」。鬍鬚漢嘗試跟他解釋,不過愈說愈糊塗。

一鏡直落,沒有任何鏡頭活動的這場戲,可獨立成章,亦可跟前段連結,形成一個探討重複、機械化又乏味的現代社會,人們無法找到歡樂的故事。安德遜作品屈指可數,但都異常精采,千禧年後的三齣尤其耀眼,作者味道突出,手法鮮明,都離不開他在關心的主題:人類跟現代社會,有着一個怎樣的關係?

安德遜成為獨樹一幟的導演之前,因為第二部長片的失敗,曾轉戰廣告界,沉寂足足二十五載之久,但他的首齣長片作品,其實一鳴驚人。《瑞典愛情故事》(A Swedish Love Story)是其處女作,1969年他在電影學院畢業不到一年便開拍,1971年正式面世,橫掃世界影展。這部講述兩位來自瑞典不同階層年輕男女相戀的故事,走寫實主義路線,真摯、動人,今日看來,依然非常大膽。

片中講只得十四五歲的兩小無猜又煙又酒不在話下,性愛場面也毫不避忌,但電影能徹底俘虜瑞典的年輕觀眾,卻不只是因為露骨的性愛場面,而是因為此片反映了瑞典青年在階級分明的社會中暗淡的前途。支線寫女主角Annika的姨姨終日鬱鬱寡歡,給Annika看舊男友的合照,慨嘆年少多好。Annika的爸爸John為未能攀上高位而抱怨,在派對後的深夜失蹤,疑是墮河溺斃。

導演以兩個少年的無憂無慮,對比圍繞他們的成年人的各種煩惱,表達進入成人世界的痛楚。肆無忌憚的青春期,是轉瞬即逝的蜜月。男主角Par被較年長的飛仔欺負,還有爸媽所在的小農村可作避難所,能騎電單車外遊,跟女朋友過二人世界,可成人世界的苦澀就如最後一鏡的大霧般,要面對就業前途、階級目光和生關死刧,結局春宵一刻後的他倆卻仍懵然不知。《瑞》片表面上寫情竇初開的純愛,實際上卻是對瑞典社會嚴加批判。

趕上革新尾班車

1960年初,電影新浪潮猛將乘風起浪,憑作品震撼世界,瑞典的年輕人亦不怠惰,趕上現代藝術的革新浪潮。晚年執導了經典《教室別戀》(All Things Fair, 1995)的大導演波維德伯格(Bo Widerberg)對瑞典電影新浪潮的貢獻,功不可沒。他早於1962年撰文,大罵瑞典電影界只有兩人可以自由拍片,而他們的作品都毫無社會性,恍如一面「漫射的鏡」(diffuse mirror),非常「離地」,不是有關神與人的關係,就是有關大自然與人的關係,他倆就是有名的英瑪褒曼和紀錄片導演Arne Sucksdorff。

維德伯格認為理想的電影是一面社會的鏡,它可以非常個人化,但卻要從個人映照社會,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互動,這概念深深影響了年輕的安德遜。維德伯格和志同道合的文化評論家一系列的批評文章,也影響了政府的文化政策,令當局取消了電影娛樂重稅,成就了翌年安德遜母校的開辦。

學院的教學方向清晰明確:學習電影就是為了拍自己的作品。所以除基本的電影知識外,校方更補助充足的製作資金,令首執導演筒的新丁可完成自己的作品,他們儘管欠缺經驗,卻能用熱誠與創意搭夠。他們的作品內容犯禁,每每牽涉到性愛和政治自由的爭議,然而深受本土青年愛戴,亦在各地電影節獲獎無數。安德遜趕上了這架革新的尾班車,憑着天時地利人和,二十多歲便闖出名堂。

稍有名氣的安德遜甫完成《瑞》片便開拍新作《海邊的基利亞》(Giliap, 1975),前作的成功令他找到豐裕資金,但亦因此多了掣肘,縛手縛腳下,他花四年時間才完成《海》片。這部戲講述湯米伯格魯恩(Thommy Berggren)飾演的基利亞在一間酒店打短期工,期間遇到各種奇人奇事,了解到人性的陰暗。此作在票房上慘不忍睹,評論亦一面倒。

安德遜將失敗歸咎於投資者諸多意見,觀眾期望看到另一齣《瑞》片。不過,從《海》片的細節,已可窺見安德遜作者試筆的痕跡。戲中不少段落都用上靜止的短鏡頭捕捉酒店眾人,他們靜止不動,以異樣目光睥睨主角時的神態,能隱約察覺到導演往反傳統敍事的方向出發,只可惜未成氣候。

轉戰廣告創風格

《海》片的全盤失敗,加上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機,致使安德遜找不到投資者,在不情願下開設製作公司Studio 24,轉職廣告導演。廣告的本質是推銷,安德遜卻在這種重視商業成效的產品,找到自己的藝術風格。他借廣告做視覺實驗,為了減去廣告的硬銷味道,他創造了一系列風格獨特的廣告,猶如他的電影──分鏡少、人物跟鏡頭保持遠距離、強調簡約風格的環境和絕不使用近鏡──一看便知道由他執導。安德遜的廣告令他在業內聲名大噪,更八奪廣告界金獅獎。曾當他老師的褒曼以擅拍角色近鏡見稱,此時已奠定風格的安德遜卻抱持相反看法。

深受法國畫家Jacques Callot的橫幅畫影響,他相信短鏡拍攝擁有更大的構圖空間,而透過空間的上下、左右和前後景的人物和景物之對比和碰撞,比利用剪接蒙太奇產生更大的戲劇效果和更具挑戰性。此後安德遜的作品,鏡頭焦距甚少多於24毫米,有利製造較大的調度空間,而且他傾向認同巴贊(Andre Bazin)多於愛森斯坦,所以時常一鏡直落說故事。

找到自己風格的安德遜,在廣告界發展順遂,沒有拍長片的壓力,變得更隨意,同時更趨向完美主義,視野變得更宏觀,想到才拍,也沒有劇本,一場戲隨便也超過一百take。在距離《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2000)推出還有一段日子的1991年,他執導短片《光榮世界》(World of Glory),以後現代的角度,在城市旁的荒野重現納粹黨種族清洗的過程,毒氣室變成了被貨車拖行的密封大車櫃,而毒氣則由貨車喉管排出的死氣所取代。

《光》片教人怵目驚心的片段,正好反映了安德遜對現代人、自身的反思。二戰時才兩歲的他親眼看到猶太人被納粹毒殺,印象深刻,認為自己作為人類,對人性黑暗到這種地步感到慚愧,即使置身事外,亦覺得自己是同謀。

安德遜熟讀西方馬克思主義始創人盧卡奇(Lukács György)分析納粹主義的作品,認為希特拉時代的極瑞主義,在這個階級意識橫行的資本主義世界,仍未被徹底消滅,所以極端的時代不在過去,而是持續到現在。他日後的作品,也離不開這核心思想。

千禧成就登峰作

千禧年誕生的《二樓傳來的歌聲》,是安德遜登峰造極之作。幾段看似無關連的故事,殊途同歸,步向同一個道德教訓,回應了十年前的《光》片。大財團的主席腰纏萬貫,極度自私,不顧基層員工飯碗,任意辭退,正如納粹黨隨便判猶太人死刑一樣。所以影片後半段一直糾纏着主角的鬼,一個是被辭退的基層員工,另一個則是被納粹處死的猶太人。金錢成了人唯一的依靠,將軍的尊嚴,神父的信仰,都比不上他們的財產重要。

資本主義社會中,人人也是拜物教的信徒,十字架是商品,賣不出便可丟到廢墟,「童真」就像繼承將軍財產的孫女,人人為分一杯羹必須要犧牲她。那麼,到底什麼是對我們重要的呢?到底擁有的是財產,還是像電影尾段機場客運站眾人堆得比自己高、推也推不動的行李一樣是負擔呢?為了擁有,人人活得像《二》片入面蒼白的眾人,鞭打着對方,互相折磨,值得嗎?

擅長用疏離效果

安德遜也是運用疏離效果的高手。他的世界慘淡無華,色彩淡薄灰暗,了無生氣,角色死氣沉沉,似足賈克大地《玩樂時間》內的人物。偏偏導演要我們感同身受,把灰暗世界與觀眾置身的現實世界連上,反思色彩斑斕的浮華社會,我們到底活着「為什麼」。他2007年的作品《人啊,你為什麼》,角色經常會望向觀眾自白。英文戲名You, the Living指涉的除了是片中各個角色,還有以為自己可冷眼旁觀的觀眾。

《人》片入面的所謂正常人,因物質生活而變得空洞,但世界卻沒有閒暇,更動輒便因小事,例如夢見自己把納粹大家庭的餐具打爛,便會被判死刑。音樂家與愛人只有在移離城市的小房子才能找到片刻的小確幸,只是我們不清楚,到底這是愛人的想像,還是世界仍有希望?安德遜提醒我們,拋開物質,找回自己靈性的觸動,例如音樂、藝術,才是回復人性之道。

若《二》片代表絕望的現代社會,《人》片講如何在絕望中找到希望,《鴿子在樹上反思存在意義》則抽象地述說了竭力尋找希望的無力。兩個推銷玩具的男人,帶着以為會逗人笑的面具四出推銷,卻四處碰壁,因為即使你有多賣力,沉悶、重複的生活還是沉重得令人難展笑容。穿越時空而來的王子,領着軍人到酒巴喝酒,既荒謬卻又有力地向觀眾呈現物質和權力的可笑。只要一不小心,你連命都沒有了,有錢、有權力又如何?偏偏我們卻遏止不了「得到」的欲望,無論什麼階層,男或女都一樣,像本文開首所描述的結局般,永刧輪迴着。現代世界就如兩位推銷員的住處,一座偌大的精神病院,大家也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官能症。老安德遜如是說。

撰文 : 嚴尚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