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月9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給家長的禮物

假如有機會給家長送一點新年禮物,會是什麼?去年聖誕節假期剛開始,與拔萃男校小學部的家長做了一個講座,介紹社會變化對教育的影響之後,給家長送上三點意見。在這裏略加展開,拿來與讀者分享。針對的大致是幼兒到小學的年齡段。

一、讓孩子避免墮入非黑即白(either╱or)的兩極思維

工業社會的出現,是因為自從有了蒸汽機、有了電,出現大規模生產。經過細密的設計,前線的工人只須執行非常簡單的操作,經過典型的流水作業生產線,就可以合成一件非常複雜的產品,然後可以大量生產;要實現這樣的生產程序,就要求非常精確的設計、組織、結構和運作。

因此,工業社會崇尚的,是分析性思維,講究的是數理邏輯、嚴格控制、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程序齊整、思想劃一、方向明確、指示簡明,不容得一點含糊,凡事最佳是可以歸納為幾個簡單的參數。

現在的社會,假如可以稱為「後工業社會」的話,已經是以「小量、多變」作為生產的優越象徵。金字塔式的大型科層架構(bureaucracy),逐步讓位給小、扁、鬆、靈活的、應變的、「一站式」的生產組織,因而着重人的素質,而放輕規章制度。

因此,後工業社會崇尚的,是總體性思維,講究的是大體概念、拆牆鬆綁、專業融合、扁平結構、因時制宜、創新突破、兼容並包、權宜設計,只在乎模糊的前瞻,隨時準備迎接意想不到的複雜現實。

這種變化,不會是短暫的變異,因為這種社會的變化,是根本的、不可逆的;其變化,類似從農業社會演化到工業社會。我們的孩子離開學校以後,這種社會的變化,更加會成為「新常態」,不會停止,只會加劇。

為我們的孩子作準備,可以有幾個方面的思想養成:一、凡事沒有唯一的正確方案(但不是說沒有正確方案);二、事物不一定會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向和次序發生;三、複雜的事物,不可能用簡單的方法對付,而世上大多數事物都是複雜的;四、對於每一個問題,總會有多於一個的答案;五、失敗,往往是另類方案與思維的窗口。

更絕對不是不要理性分析、不要講道理,但是要明白理性分析背後,總有一定的框架;更不是不要立場,但是不強迫孩子採取某種特定的立場,而盲目敵視其他立場。這裏不是要向孩子宣揚虛無主義:「無可無不可」,也不是要孩子採取相對主義:「每一方面都對」。

二、把學習還給孩子,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由於社會的變化,孩子的前途不再會是一份「從一而終」的好職業,相反,他們肯定會遇到轉工轉行的挑戰;他們還會遇上工作以外的、家庭的、社會的種種意料之外的挑戰。唯一的有效準備,是讓他們學會學習,而不是只懂得裝載知識。

學習,是不斷的經歷和磨練。認真為孩子的將來打算,就須要把學習還給孩子,也就是讓他們學會自己去經歷、去磨練。

這裏面也可以有幾個方面:一、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二、鼓勵孩子多提問、多探索,孩子不斷問「為什麼」,答案不是「你怎麼如此煩」,也不要輕易說「你長大了就知道」;三、對於他們的創意,應該欣賞,有我們意料之外的想法與行動,不要隨便撲滅;四、鼓勵自學,不要扼殺自學的苗頭;五、擴寬孩子的學習經歷,包括內容、方法與途徑,而不是單純在學習的項目上面加碼;六、珍惜甚至創造孩子群體學習的機會,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的活動,家長也可以自己聯群組織孩子的活動;七、珍惜孩子自主學習,讓他們有選擇,珍惜他們自發的、沒有大人刻意安排的學習動向;八、重視孩子學習的實際成果,而不是光看這些成果的人為表徵(proxy,如分數);九、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急於看學習的成果,因為失敗的過程,往往是更好的學習,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耐性是必須的。

當然,以上種種,未必與學校的政策完全吻合,有些學校的政策,就是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有些學校不能如此,家長就要加倍花工夫;有些學校不能如此,卻恰恰是因為家長的相反方向的壓力。

三、把孩子帶回社會現實,學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

工業社會把學校的正規教育,幾乎看成是就業的準備,所以把「就學階段」與「就業階段」分割為截然的兩個階段。社會的現實,迫使這兩個階段逐漸地前後連接、相互滲透。這也許是「終身學習」的根本意義,也就是說,在就業階段,在工作內外,甚至退休以後,都須要不斷學習;同時,在就學階段,也須要接觸社會,逐步進入社會。這是教育的新課題,學校須要面對,家長也責無旁貸。

這方面要做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以下只是寥舉數項建議:一、讓孩子接觸自然界、熱愛自然界、熱愛生命;二、讓孩子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養成責任感,願意作出貢獻;三、創造機會,讓孩子逐步知道自己合理的權利,而又不輸打贏要;四、培養樂觀的態度、積極的人生觀,凡事積極想辦法,主動解決;五、養成關心別人、幫助弱小、甘心為社會服務的習慣;六、從小有是非的觀點,但又樂於尊重不同的見解;七、從小培養正義感,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但又不強迫別人接受。

上面這些社會性素質的養成,主要不是靠講解或者是灌輸,而是家長的以身作則。這也許是香港的家長最不習慣的。這第三項是關於孩子的基本社會性素質,不涉及政治立場,這也許是許多讀者不理解的。政治是經常變幻的,以上的素質卻是永恒的。切忌以家長一時的政治意識代替影響孩子一生的人文素質,需要避免的是在孩子心中播下「政治掛帥」、「鬥爭哲學」的種子。

總的來說,社會變了,為孩子作的準備也須要變。學校與家長,同樣重要。以往是把孩子塑造成狹窄的、方便就業的「人才」,現在是從小拓寬他們的前路,變成自立、自主、自重、自學、自為的「人」。

他們不止要準備面對社會,他們也會有份改變社會。也只有他們才能創造新的社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