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31日

趙永佳、李子樂

如何挽救男孩?

筆者早前曾撰文《男孩危機?語文危機?》(刊7月26日《信報》),談及擅長語文科目的女生在公開試的表現普遍比男生優勝,令近十年升讀大學的比例一直是女多男少。

女生的公開試成績整體上跑贏男生,入讀大學率女比男高,那麼考不上大學而選擇繼續升學的莘莘學子,當中男女比例如何?假設選擇繼續升學的男女人數相若,那麼考不上大學而多出來的男生,他們會往哪兒繼續升學?他們會否在副學士、高級文憑等等的專上教育課程佔有更大比例?

以2011年人口普查的5%樣本數據推算,大多數專上教育課程的學生人數(17至21歲)均是女多男少。即是說,無論大學學士學位課程或其他非學位課程,無論在本地或外地升學,女生同樣跑贏男生;這樣,剩下來表現滯後的男生究竟「擠」到哪裏去?

我們不難估計,不少男生也許傾向選擇通常以男生為主的職業導向課程。數據顯示,職業訓練局提供的課程和其他職業培訓課程的學生人數,男生所佔比例特別高。

基於傳統性別觀念,男女生從中學以至大專選科意向上均出現明顯的「文理分隔」情況,男生較多傾向報讀視為「理工」範疇的職訓課程,不足為奇;相比之下,護士課程明顯便是「女生科」了(相對其他課程,護士課程的學生人數比例偏低)。

男女有別的選科意向,同樣反映於大學學位課程,但近年似乎有所變化。據資料顯示,2010/11年大學各主要學科學生的男女比例,除了理學科、工程科和科技科依舊是「男生天下」之外(這三科加上數學科,通常簡稱為「STEM」課程範疇);護理科、商科和管理科、社會科學科、文科和人文科學科、教育科皆是女比男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過往「陽盛陰衰」的醫科和牙科的男女學生比例,已到了「不相伯仲」的地步(女生還輕微多於男生)。

從男女選科意向以至職業選擇,一直在有形無形之間帶着兩性框架界限與分際。過往就此所作的討論和批判,特別是女性主義者往往側重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對女性升學、日後投身行業等方面的限制。

不過,近年情況似乎已見逆轉,能升上大學的,男不敵女。醫科、商科等視為「吃香」的科目,男生都已漸漸「失守」,好像只能退到傳統上最具男性化形象的理工科陣地—之所以說他們好像「往後退」,皆因近年各大院校不少理工科收生成績,確實往往未如理想。

未能升上大學的學生的情況亦差不多:男生在各種課程均跑輸一點,唯一穩守的就只有「女生不跟你爭」的職訓課程了。

其他國家(或地區),例如美國的學生升讀大學的比率同樣是女高於男,當中男大學生亦較多入讀STEM課程。弔詭之處是,有不少研究均指出,STEM課程畢業生的就業薪酬前景往往較佳。換句話說,本來男生考大學的表現不及女生,但由於「男女分科」的現象持續,因而讓男生畢業後在就業市場仍然不失傳統優勢。不過,香港各行業情況和就業市場結構有別於美國,目前亦缺乏相關數據,對此難以定論。

總而言之,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愈來愈多男生被踢出不少「爭崩頭」的學位課程,以及非職業導向的副學位課程,剩下來供男生選擇的,就只有「女生不跟你爭」的STEM課程了。當然,沒有人想看到男女教育平權會走回頭路,但面對男生在學業成績和升學「節節敗退」,我們是否也得設法挽回一點男孩的「頹勢」?

作者趙永佳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李子樂為副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