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9月15日

楊恩娜 文化論政

香港需要威尼斯雙年展?

自2001年以來,「威尼斯雙年展」六個字對主辦的藝術發展局而言猶如燙手山芋,由早年的官司不斷,到2012年被批評與M+合作的決定是黑箱作業,均令局方頭痛無比。此事從來沒離開過本地藝術社群的焦點,一方面此展覽如藝術界的「奧斯卡」,一旦獲選參加便多數「藝途亨通」;另一方面,2009年以前的「公開招策展計劃書」制度,給予藝術界更多參與的可能及展示香港藝術面貌的彈性。可惜把策展權力再度交予M+的決定已於6月底公布,再一次決定參與的同時,是否應認真思考參展對藝術圈以至香港的意義?而不是草草留下一份為M+護航、立場偏頗而理論不足的所謂檢討報告?

香港需要威尼斯雙年展嗎?以外圍展身份,隔年花近數百萬甚至近億元參展到底為了什麼?翻查文件究其根本,發覺藝發局由2001年所訂下的目標已沿用至今:

一、建立香港藝術文化之都的形象;二、透過藝術交流提升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水平及國際視野;三、為香港視覺藝術的長遠發展創造理想空間。

十四年過去,目標已達成了嗎?還是仍在軌道上?局方有沒有一個衡量指標決定一次又一次的參與?再退一步思考,參展到底是制度上的例行公事,還是一次海外版幻彩詠香江?

藝術發展局的衡量指標,其實在《「第55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香港展覽檢討報告撮要》中可見端倪,綜合其標準,包括:觀眾及藝術專業人士給予正面評價、展覽展示「國際視野」、知名人士出席開幕酒會、專業行政辦公室資源、充足財政資源及有能力尋求更多贊助、專業策展團隊、展覽在國際媒體上廣泛宣傳和一本設計精美的展覽特刊。

的而且確,藝發局早已把自己置於「行政層面」的安全╱懶人島上,甘願淪為執行機器,並無思考一再參展的意義及探索協助藝術社群參與的模式,遑論思考那些看似「假大空」的目標是否須要檢討,這些皆是該局一直與藝術社群溝通不良的主因。

藝發局的理想合作對象成就他門成功的重要因素,但這是藝術社群需要╱想要的雙年展嗎?登上國際殿堂的機會固然可人,但藝術界更關注的是整個社群的健全發展。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工作者(包括策展人、藝術家、藝術行政人員等等)走向專業化及建制化的過程。何不好好利用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機會,讓更多人對藝術的理解提升到高層次?像台灣早已在九十年代,有把甄選策展計劃書過程在藝術雜誌刊登的做法,此舉既可保障一定透明度,建立溝通平台,更重要的是讓落選者明白落選的理由,令整個藝術社群均能累積經驗。除了有效的溝通外,保障藝術社群權利,亦應是藝發局「為香港視覺藝術的長遠發展創造理想空間」的重要元素。什麼是長遠發展?其中一項就是享有公平自由的參與權,不因大機構壟斷而失去參與機會。策展人楊陽以「策展自由不可以凌駕公眾所享的公民自由」回應M+李立偉在「黑箱作業—我們需要真相」論壇中「策展自由很重要」的言論,兩者並不相悖,也並非要干預「策展人在藝術上的選擇」,而是想要闡述一個公義的價值觀問題。

2012年藝術界發起聯署,冀可公義處理黑箱事件及打開討論之門,當事的視藝委員李錦賢卻一直缺席;甚或在去年的選舉論壇被追問此事時也故意拖延,逃避回應,語言藝術水平與梁特首各有千秋。藝發局剛於6月底公布參展藝術家及將與M+繼續合作,新任的視藝委員陳錦成亦在上月的討論會坦言「(因上屆委員之故)已錯失最佳的討論時機」。

局方實有責任投放資源,主導回顧及研究,從而衡量參展以來的成敗得失。台灣早於幾年前出版《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回顧1995-2007》,整合參展歷史,還邀請來自藝術社群的不同背景學者作觀察評論,不限於局方行政主導的觀點;加上整合各年的參展文件,為展覽作完整記錄,供觀眾查閱。現在香港雙年展資料散落在各地方,除了藝發局外,坊間並無整全的文獻資料;官方網頁的記載於2005年始,甚或在該局參閱場刊也不是易事,這也是藝術庫存文化意識薄弱之故。有了研究報告,公眾就更能掌握事實參與討論。

新加坡文化局曾於2013年以「重新檢視未來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相關性」為由,毅然宣布退出參展。當時並未就會否再參與達成共識,而把焦點放於諮詢視藝組別的委員、顧問及藝術社群。當時的決定掀起重大迴響,但重要的是思考的空間。

如何思考這隔年以香港之名參與、耗費近千萬的盛事在本地藝術的發展脈絡中扮演什麼角色?香港已續租威尼斯的場地至2020年,如果都參展的話,至少還有三屆。若不似新加坡兩袖清風,更見討論的迫切性。香港或許不需要威尼斯雙年展,但絕對需要討論它的空間。

作者為香港文化監察成員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