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8月21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小平劇集脫敏 知青衝網逃港

正在北京央視播映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下稱《小平》),有數百名年輕人衝網逃亡香港的情節,這是驚心動魄的故事,這是追求自由和「活得像一個人」的悲壯場景。這是《小平》第2集的歷史畫面,值得港人特別是年輕人看一看。

48集的《小平》,是為紀念小平(1904.8.22-1997.2.19)冥壽110周年而製作。8月20日,北京官方有「紀念誕辰」的座談會。

從8月8月播映的《小平》,使「脫敏」成為北京流行的新術語。「脫敏」與「脫帽」一樣,是與官方政策取向有關的政治術語,意指擺脫「敏感」的標籤,「敢於觸動過去的禁區」。本欄8月14日文《小平電視劇集 再現文革殘局》,已略析「突破禁區」的嘗試(http://forum.hkej.com/node/115677)。

本文述評知青衝網逃港的「敏感」話題。首先,概括衝網的情節,涉及許世友司令員部下和軍犬的圍堵;接着,略析「九死一生」衝網的社會背景,涉及飢餓和「自由行」,女知青面對性侵犯和逃亡的不歸之路。

說九死一生 也還有一生

衝網又稱撲網,電視片沒有解釋此術語。它是指衝(撲)向邊境鐵絲網,攀爬越境(界)逃往香港。

《小平》中的衝網逃港,發生於1977年上半年。主要的人物,是三位能思考的知識青年:北京知青、雲南生產兵團農民工田源(父為國務院機關幹部),上海知青、農村插隊的吳怡茹(父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安徽鳳陽知青、農民劉金鎖(貧困農民家庭)。

他們萍水相逢於廣東寶安縣(當時縣內深圳小鎮是偷渡者集散地)的邊境鄉村。他們目睹「偷渡犯劉文杰」掛黑牌示眾的場景,這是象徵逃港者受到「秋後算賬」。

來自北京的都市人田源,以乾饅頭結識鄉下人劉金鎖。在狼吞虎嚥中,劉兩次說:「實在太餓了」,又說:「實在過不下去」;兩句「實在」,道出不得不逃港的苦衷。

他們相約一起泅水逃港,但遇見上海知青、漂亮的吳怡茹之後,決定陪同不會游泳的她冒險衝網。三人以「黃泉路上也有個照應」相約,結成逃港三夥伴。

吳怡茹說:衝網雖「九死一生」,也還有「一生」;如果回農村,會繼續受到侮辱。電視片沒有以倒敍鏡頭,追述她在農村受到的侮辱,但從許多知青的下鄉回憶錄、官方文獻可知,所謂侮辱包括人格侮辱,遭受農村公社、生產兵團幹部的性勒索或性侵犯。

不同於劉的飢餓、吳在農村「被侮辱被損害」,「北京小子」田源打算逃港追求自由的訴求更強。他因參加北京的「四五集會」(1976年悼周)受監管,對文革等敏感話題另有看法。南下寶安試探逃港之路,是他冒險的一次「自由行」。

衝網一剎那 生死博弈中

衝網的一剎那,是逃港故事的高潮,令人悸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gCa-wX3Cr0)。數百名年輕人,扛着竹梯、抱着棉被急速鋪到鐵絲網,接着是緊張的攀爬和後面追來的軍人和軍犬。

有的人,刺在鐵絲網半空吊,在掙扎中;有的人,跳過網「成功逃亡」,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驚喜。

在衝網中,田、劉幫助吳攀爬,讓她成功越入英界,他們卻因軍人和軍犬追到而被捕。

接下去的畫面,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以紅色保密電話向葉劍英報告:數百青年衝網逃港,還有一群人在深圳灣泅水偷渡,淹死很多,部隊難以堵截。

《小平》沒有直接批評毛澤東的政策錯誤和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左折騰,但畫面上的牆頭標語、廣播宣傳的口號等,卻往往產生反諷的藝術效果。

最具「典型」的,是鳳陽鄉村劉金鎖住屋的對聯「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對聯並不諷刺什麼,劉金鎖「聽毛主席話」回鄉務農,卻不得溫飽,冒「跟着資本主義走」的罪名逃港,豈不是反諷?

逃港,是1950-1980年許多人寄以「期望」的行動。逃港的動機,本欄歸納為三個關鍵詞:溫飽、自由、活得像人。

每一個逃亡的故事,都有大社會環境下的政治或經濟因素;有些人的逃港原因,則是政、經因素交纏。1957年「反右」前後,有一次逃亡潮(或稱逃港潮),其因以政治因素為主。1958-1962年大饑荒(餓死者超過3000萬),有一次更大的逃亡潮,1962年的「5月大逃亡」為最震撼的高潮;逃亡的主因是尋求溫飽、避免餓死,追求自由、免於恐懼。

文革(1966-1976)和後文革(1976-1980)期間,有斷斷續續的逃港潮,規模不及「5月大逃亡」。逃港多與政治因素有關,在文革的困局下或被迫害的絕境中,追求「活得像一個人」的自由;也有人是在飢餓、失業、貧困的絕望中,產生尋求溫飽的逃港動力。

長期左折騰 絕望中逃亡

三十年的逃港行動,暴露「一黨領導」體制之弊、不少政策和政治運動的錯誤。

反右、反右傾、文革的左折騰,大躍進、土法煉鋼和人民公社的勞民傷財,令許多人有遭受「左禍」之痛。階級、就業、知青政策長期失誤,令許多人有活在「農奴社會」之苦;知識青年下鄉的艱困(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1140424.htm),就衍生神經失常、自殺的悲劇,逃緬、逃越、逃港事件頻頻發生。

《荀子.致士》云:「國家者士民之居也。……山林險則鳥獸去之,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這是可以「借用」來解釋逃港潮的古訓,頗值得後人深思。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