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9月6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範文.語文.文學


上周談到中國古代的傳統私塾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從而提到(一)語文之中,「聽、講、讀、寫」的學習,是有層次的,「聽」與「講」可以由人類感官自然習得,不必刻意設計,但是也因此孩子的語言環境至為重要;(二)文字的學習,「文」雖然是由「字」組成的,但是「字」的學習,只有通過學習「詞」、「文」才有意思,也才有實效。先學字,後學文,不符合學習的規律。


基本的觀察是:古代的傳統,可以用現代的學習科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加以剖析;裏面其實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對於人類文字學習有很深層的智慧,但也會有不少慣性的習慣違反學習的原理,須要排除。

這就難免要論及近日香港教育界頗有討論的「範文」問題。所謂範文,是指語文課程中規定學生必須熟讀的若干篇章,或是傳統的經典,或是現代名家的散文。傳統上,香港的語文課程是有範文的,既是教學大綱的明文規定,也是公開考試命題的範圍,因此也是課本編寫的根據。

覆蓋範文與能力培養

我們念書的時候,就是如此,課本、教學、考試,就是圍繞着這些範文,範文幾乎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切。標準的課本,每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一篇範文;文章之後,就是主題思想、作者生平、詞語解釋,等等。教師的全部任務,就是完成整本課本裏面的範文,沒有經驗的教師,憂慮的是「教不完書」;有經驗的教師,則會在範文的周圍,加入許多個人領會出來的「人生哲理」。學生的任務,也是熟讀範文,連作者生平之類,都背得滾瓜爛熟,因為不論是校內的考試,還是公開的會考,都期望學生能夠熟讀範文。

這裏面起碼涉及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接觸的文字,往往就局限於範文。不少學生,除了範文以外,基本上不會接觸其他文字;要是出生在非知識分子的家庭,或者是家裏沒有書籍、雜誌,範文就是學生接觸文字的全部。而教師,囿於公開考試的要求,也就無暇在範文以外再做什麼。

最嚴重的情形是教師只教範文,因為他認為教完範文就是覆蓋了課程的全部。此外,教師因為批改的工作量,每個學期只要求學生作五至六篇作文,這就是學生全部的文字經歷,學生的中文怎麼會好?當然,這裏說的是極端的情形,近年這些情況已經改善了許多;公開考試的出題方式也不斷在改變,因此上述的極端情形已不多見。然而,範文統治教學的觀念依然陰魂不息,在教師來說,沒有了範文,就好像是沒有了依靠,不知從何着手。

準備考試與語文學習

第二,教學等同準備考試,教學大綱等同考試大綱,也是陰魂不息。在2002年以前,高中每年大概有範文二十四篇,然後會考的考試大綱又選出一部分作為考試的範圍;於是,教師的概念裏面,這少數的範文也就成為了教學的重點。教師的注意力,傳統上就是圍繞着如何覆蓋這些範文,讓學生考試考得好,而不是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從專業的角度看,這種狀況是沒有道理的,是對於學生學習中文極為不利的。

2002年左右,課程大綱已經把範文從每年大概二十四篇擴大到全部五百篇,可以在網上自由取用。而且,這五百篇只是供教師參考,教師可以從其他地方選用其他的文章。原意是把「學習文章」轉變為「培養能力」,也因此可以擴寬學生閱讀的範圍;但是如此一來,教師就覺得沒有了依靠,沒有一些範文在手,不知道如何準備考試。看來,要求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轉變着力不夠,用舊的角度來看新的方向,就不容易適應。

更糟糕的是,負責考試的部門,好像也沒有觀念上的轉變,因此在2012年,新的中學教育文憑試試卷出現了一些其實是須要熟悉某些範文內容的題目,於是許多學生措手不及,中文成了「重災區」;也引起教師和校長的不滿,要求恢復範文。

最近見報的新措施,是增加了少量的文言範文,而且將會佔考試的一個很小的百分比。這樣的措施,也許是一種政治讓步。教師和校長的訴求,往往是「不考的,學生就不會認真學」,假如這種理由可以成立,那麼:一、學生學的文言文學習就會停留在這極少數的幾篇,規定的範文就會成為文言文的「上限」,學生其實還應該熟悉更多的文言文,但是不等於就要考試;二、中文學習就會退回到局限於範文的小天地,很多年走向培養語文能力的努力也許就會輕易喪失。

第三,語文與文學的關係,始終沒有理清,擁有影響力的,有兩種看法。一種說法認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根本,語言能力強了,就有能力欣賞文學;另一種說法是,中國的傳統就是從文學學語文,因此,應該從開始就學習經典的文學,從中學習語言與文字。

文學欣賞與語文能力

筆者比較傾向第一種看法,但又不排除第二種看法。如上周所論,中文的學習,是一個總體的系統認識,不能單字割裂,應該是文、詞、字交叉學習。無論如何,學生一開始接觸的文字,應該是優美的文字,因此不覺得語文與文學可以截然分開。但是有一點須要注意,就是古代的「教育」(其實是科舉)是少數精英的選拔,「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適應不了的,遲早在競爭裏被淘汰;他們的存亡,已經不是「教育」的責任。

今天是普及性的教育,是「一個都不能少」的概念,如何讓大多數的學生能夠掌握語言作為生存的基本能力,至為重要;掌握了語言,文學欣賞甚至創作的天地就會無限寬廣。的確有不少學校由於前面識字的過程加快了,學生在三、四年級就能夠閱讀金庸小說,就是明證。

因此,公開考試對於範文的分寸影響重大,必須謹慎,尤其是近年考試部門參與「培訓」教師如何「答卷」,值得商榷。考試應該給予學校和教師最大的靈活空間,發展最有效的學習;學校和教師也須要努力,按照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學校為本,掌握語文與文學之間的相互關係。要是老是把教學綁在考試的戰車上,結果是扼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廣闊空間。課程改革,原來就是要把學生從種種不必要的局限之中釋放出來。這條路不容易走了不小的一段,請珍惜。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