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2年8月9日

楊燕玲 建築思話

德國「餘能住宅村」的啟示

(編按:筆者上周講述德國弗賴堡一位建築師Rolf Disch大力提倡太陽能建築,並建成一幢名為Heliotrope的「餘能建築」;今天續講他如何建立太陽能「餘能住宅村」Vauban。)

Rolf Disch於1994年為自己建造太陽能的住宅Heliotrope,深受歡迎,於是他進一步推廣太陽能「餘能建築」,與商業機構和當地居民合作,於2004年建成太陽能「餘能住宅村」Vauban;那兒大約有五十間獨立屋、小型商場和辦公室,而且很快便成為太陽能示範村。由於村內不鼓勵行車,所以我們在導遊Andrea引領下,在村內徒步參觀。

Andrea介紹,建築物屋頂裝有南向的特大面積太陽能光伏板,300毫米厚的牆身作保溫隔熱之用,另有三層玻璃窗、雨水和中水回收等裝置。

此外,有為數不少的數據列舉如何利用再生能源、生物熱能、廢物再利用等綜合成能量,最終達致「餘能建築」,甚至有剩餘能量出售予鄰區。村內屋子絕不奢華,大量綠化加上寬敞環境,令人感覺良好。

村內的兒童遊樂設施,均採用木材和簡單用料。除綠化地帶外,戶外的休憩用地,多使用接近大自然的天然沙石,少有用鋼筋水泥製成的地面。這不期然令我想起,香港所有兒童遊樂設施均是千篇一律的塑膠製成品,地面總是塑料軟墊地台,是安全法例規範下的必備品。

由於Vauban得到相當好的反應,現在正興建第二和第三期,範圍更大,建築物更高,當然全部均為「餘能建築」。Rolf的確是太陽能建築的努力推行者。

Andrea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環保」專業人員,平日除了擔任環保導賞員之外,也是一位環保研究專家,並出版有相關著作。他告訴我們,他沒有完成大學物理學士課程,卻隨本身取向,自學環保,對德國環保政策瞭如指掌。他相信推動綠色,必須從政策出發,亦透過網絡作教學、研討等工作。

從居民的反核故事、建築師Rolf Disch在三十多年裏身體力行推動太陽能「餘能建築」、導賞員Andrea對環保的知識和推廣等,均令我們不得不作反思。德國弗賴堡政府因居民反對,放棄興建核電廠,這是七十年代的歷史。反觀八十年代的香港,中國宣布在距離香港五十五公里的大亞灣興建核電廠,即使大量香港民眾到港島中區集會反對,並共收集到百萬港人的反對簽名,結果政府仍然沒加理會,落實興建當年中國的第二個核電廠。

不久,香港人亦慢慢淡忘,欣然用電;直至去年,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意外,再一次喚起香港人的危機意識,但反對聲音仍然只局限於少數環保團體。去年,德國宣布於2022年後關閉全國所有核電站;相反,中國將於2020年把核電使用由現時的1%增至6%,以應付急速的都市化發展。

時至今日,在危機意識上我們究竟落後了多少年?難道不斷倒模的建設,才是我們的幸福出路?

作者為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本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學會立場。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