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4日

社評 社評

北約伸手至亞太 日本取態是關鍵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造成的漣漪效應持續擴大,同時令國際博弈的陣營對峙愈益尖銳。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不但利用吸納芬蘭和瑞典來牽制俄羅斯,甚至直接點名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這個本來被法國總統馬克龍視作「植物人」的軍事組織,現企圖將影響力延伸至亞太地區,預料日本有機會在區內擔當代理角色,從首相岸田文雄應邀親身參與北約峰會可露端倪。

緊接着七大工業國(G7)在德國舉行峰會,北約峰會隨後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召開,兩個峰會皆高調針對中國。G7宣布啟動「全球基建及投資夥伴關係」倡議,未來五年集資六千億美元,為中低收入國家基建項目提供資金,明言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北約口頭上把中國形容為「挑戰」,行動上則首次邀請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四個非成員的亞太國家與會,「圍堵中國」之意彰彰明甚。關於這兩個峰會,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司長王魯彤批評,亞太地區不屬於北大西洋地理範疇,中方反對任何旨在損害地區和平、破壞地區團結的行為,特別是反對把軍事集團引入這個地區。他說,七大工業國提出以六千億美元發展「全球基建及投資夥伴關係」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嚴重損害世界經濟體系和國際貿易規則。

馬德里峰會召開前,北約掃除了「北擴」的障礙,成員國之一的土耳其不再反對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交換條件是芬蘭和瑞典支持土耳其應對國家安全問題,包括進一步修訂反恐法,承諾打壓「庫爾德工人黨」(PKK),三方亦將互相取消武器禁運。為了安撫諸多叫價的土耳其,美國同意該國購買升級版F-16戰機;儘管美國官員堅稱,軍售計劃與北約擴張無關。

芬蘭和瑞典繳交入會的「投名狀」,北約固然可以藉此在波羅的海和芬蘭灣地區加強控制權,使得俄羅斯名城聖彼得斯堡隨時納入飛彈射程範圍以內,另一方面,北約亦可阻撓俄羅斯和中國對於「北極航道」的開發。尤其值得北京警惕的是,「肌肉壯大」後的北約可能肆無忌憚與日本等「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眉來眼去,按照美國的盤算跟中國「激烈競爭」。

「主要非北約盟友」是美國政府指定與美軍有戰略合作關係,但不是北約成員的國家,可獲美國授予額外的軍事和金融援助。日本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已是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至於台灣,美國民主黨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及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半個月前提出《二〇二二年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內容包括在未來四年對台灣提供四十五億美元的軍事融資,並將台灣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梅南德茲在聲明中指出,該法案釋出一項明確訊息,中國不應重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覆轍。

北約更新「戰略概念」,既要抗俄,亦要抗中,台灣問題必然又是這個軍事組織要打的一張牌。日本如何取態,將是北約怎樣伸手至亞太地區的關鍵。作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日本政壇近年在對華關係方面屢見破格言論,最富於爭議性的是前首相安倍晉三,他聲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則說,世界任何地方都不能容許武力片面改變現狀,擔心今日的烏克蘭就是明日的東亞,歐洲與印太地區的安全保障密不可分。岸田還在北約峰會上高調呼籲,國際社會應該表明,在東海及南海藉由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嘗試「絕對不會成功」。

亞太地區沒有集體防衞機制,有的只是國與國之間的雙邊協定,例如《美日安保條約》及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等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若要硬闖太平洋,擁有美軍基地的日本是最佳的入楔點,這樣的話,中日關係恐怕波瀾迭起,前景堪憂。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