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30日

社評 社評

穩經濟大招齊出 基建須軟硬兼顧

內地經濟下行壓力龐大,疊加新一波疫情衝擊,今季未許樂觀。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五舉行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及工作,坦言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挑戰;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力擴大內需,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並且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由中央最高層為政策定調,意味將有更多新措施出台及調整監管限制,即時提振了投資市場信心,從股市反應可見一斑,但短中長期的實際效果,還得看有否對症下藥。

各部委近期差不多每日都祭出新措施,包括降準、促消費及保就業等,而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更指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加強訊息科技、物流產業升級基礎設施,顯示基建投資繼續是穩增長的主力。不過,環顧拉動增長的「三頭馬車」,投資發力表現不俗,拖後腿的是消費不振,削弱民眾購買力的結構性矛盾,在今趟疫情中表露無遺。經濟要朝向高質量發展,把更多資源投入興建實體設施等「硬基建」可以說最立竿見影,關乎促進就業和改善社會民生等制度的「軟基建」,同樣刻不容緩。

硬基建易於掌握,並直接貢獻GDP,惟對就業及內需的傳導效果難言暢順。今年首季,投資及出口仍然向好,社會消費零售卻以驚人速度萎縮,三月份按年減少百分之三點五,相比一至二月合計的增幅,大跌十個百分點。事實上,零售消費下行往往既快且急,回升速度卻普遍遜預期。民眾願不願意消費,要看有無錢可花,取決於收入是否餘裕、工作是否穩陣。

第一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百分之六點三,較去年全年低近三個百分點。工作也不及過去有保障,三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百分之五點八,實際上可能更壞,因為「靈活就業」人口估計高達二億,既是「炒散」,無工開也不算失業。還有,今年除了一千多萬個高校畢業生湧入職場,過去幾年為疏導求職壓力而大量增加的研究生學額,他們也陸續學成投進社會謀求生計,偏遇上多家互聯網平台企業頻傳裁員,多個城市因疫情禁足封控,百業停頓,就業市場晦暗程度可想而知。

若收入不保,哪有錢支持內需,即使仍有工作,老百姓面對前景不明朗也傾向積穀防饑,這便不難理解,何以民間消費總是降得快升得慢。然而,當局在催谷消費時多是依重傳統做法,例如補貼換車、淘汰舊家電等,予人竭澤而漁之感。對於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以上情況並不理想,有迫切需要改善,至少可從兩方面入手減少民眾後顧之憂。

其一,保就業不單是保工作崗位,還要着力保收入,在工作機會減少時尤其重要。具體方法包括:設立失業補助金,讓打工仔不至於突然全無收入,也可對困難戶提供臨時生活補貼,並設為恒常機制;同時,要優化社會保障制度,解決醫療、教育負擔沉重等老問題。此外,還要為一些新產業、新業態建立符合社會期望的僱傭制度,給予合理待遇。若不能充實民眾的錢袋子,其他都是空談。

其二,配合經濟邁向高水平發展,可由政府提供或補助職業技能培訓,讓民眾提升就業檔次,增加工資收入,當中也可從兩方面着力。產業數碼化是政府明確提出的路向,對於許多在職人士而言,現有技能未必跟得上。再者,消費佔經濟的比重不斷增加,各類高端服務業需求與日俱增,所需的技能同樣要升級換代。政府負責新技能培訓,既可減輕打工仔的經濟負擔,又能為新產業提供更充裕勞動力。此外,盡快完成互聯網平台企業的監管整改,讓其恢復規範發展,對推進勞動力升級可發揮效用。

目前中國經濟面對的形勢無疑嚴峻,卻非不可克服,應對內外因素交織的百年大變局,經濟升級至由內需驅動是大勢所趨,中央早前發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立足內需,暢通循環」,讓商品與服務能在更大範圍內自由流通,為供應與需求兩端帶來更多商機,可說是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升級版。那麼影響就業穩定及制約大眾消費的障礙宜盡快掃除,從這角度看,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於促進就業與改善社會民生的軟基建,重要性絕不下於對交通運輸及工業生產等硬基建的投資。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