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9日

劉健宇

疫下封城具體措施與國內外經驗

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月10日表示,根據流行病學模型推算,就算維持新社交距離措施兩至三個月,3月中下旬每日將新增2.8萬人染疫;假如參考內地封城措施,則可在4月中旬達致零確診。按照上述推演,加上現在香港每日數以千計的新增個案,本港已臨存亡之秋。雖然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封城」應是最後手段,但在內地防控經驗垂範國際的同時,香港卻未能有效防控。有論者指出,封城不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在各項國際排名上勝過香港的新加坡,亦曾於疫情最高峰時封城。參考新加坡及中國的「封城」先例,有助思考香港抗疫何去何從。

內地措施多管齊下

面對疫情初期的迅速擴散,我國通過《傳染病防治法》、《國境衞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公共場所衞生管理條例》及《國境口岸衞生監督辦法》等政策法規建立「依法防控」基礎,封城便是各項措施的綜合使用。根據現行疫情風險等級分類,就算是深圳、上海這類人口綢密的大城市,亦可精準實施社區分隔。

以西安為例,該市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該市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00宗,並於12月23日起實施俗稱「封城」的各項措施,歷時32天,至2022年1月24日結束。值得注意的是,現時香港已遠遠超過西安的2000宗確診,亦即疫情遠比西安嚴重。

西安的封城措施包括劃定多個封控區、管控區。封控區「足不出戶,服務上門」,根據居民人數按照「10:1」比例配備人員;管控區則「人不出區,嚴禁聚集」,每兩天一戶一人憑小區配發的出入證,可外出到社區指定地點購買生活物資,時間不超過2小時;市政府亦同時打擊坐地起價、囤積居奇等行為。全市亦會進行大規模核酸篩查,並分時段採樣、設置「一米等候線」、「3米採樣線」等。

然而,西安的封城防控也有不少未如理想的地方,例如有孕婦因未符合防控要求,兩度被醫院拒收,最終導致流產;亦有市民高呼斷水斷糧,未能適時購買食糧。綜合而言,內地的封城措施是以減低社交接觸、隔離較高風險的社區為本,並配合全民檢測辨別帶病者、分類治療不同程度的患者等,讓醫療系統不致崩潰。

新加坡封城旨在降低社交接觸

新加坡是最早實施封城的普通法地區。當地2020年1月出現首宗確診個案,至4月因外勞擁擠在宿舍內互相傳染,造成近8000宗病例。新加坡政府根據《傳染病法令》授權衞生部門擁有不同的強制性權力,隨後總理李顯龍宣布實施「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於一天內三讀通過專法《冠病(臨時援助措施)法令》。

該法包括關閉所有非必要工作場所、學校轉為在家學習、餐飲處所只允許提供外賣及送貨、強制佩戴口罩等,違者可被處以罰款、監禁。及後再陸續關閉美容、髮型屋及宗教場所,禁止公共空間多於一人運動等;新加坡針對街市等零售場所推出限制進入措施,進入者須按照身份證尾數的奇偶數,而於奇數或偶數日期進入街市。上述的措施並未配合全民檢測辨別帶病者,而是通過停止大部分社交接觸來緩和疫情,並減低醫療系統負擔。

香港封城可參考內地星洲

2020年的「阻斷措施」原訂是從4月7日至5月4日,至4月21日因為疫情未有緩和,政府再延長措施至6月1日;5月時疫情有所緩和,故措施亦有放寬。而在封城尾聲,新加坡宣布重新開放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安全重啟」,即6月2至19日;第二階段稱為「安全過渡」,由6月19日至12月,當其時新加坡已通過有效的治療方法或疫苗阻止疫情傳播,並使用本地健康碼追蹤出行。新加坡「阻斷措施」的做法後來獲英國及加拿大仿效,circuit breaker成為英語世界的年度熱詞。

根據現行的香港法例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政府可對不同地方進行維持一至數天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圍封強檢),但封城的做法在現行法例中,看來只有第241章《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第245章《公安條例》等禁止公眾聚集的措施可被引用。然而,香港上一次封城既不是因為2019年的社會事件,也不是2014年的佔領運動,假如以這些法例封城抗疫,對香港的國際地位影響甚大。

因此,假如香港採用封城措施,不妨以新加坡《冠病(臨時援助措施)法令》為藍本,表明新法賦予政府的權力只是針對疫情而推出的措施,並就封城帶來法律程序運作、合約交付等延誤,甚至是該時期的租金豁免作妥善安排。然而,假如要在短時期內讓香港的確診數字從高位回落,則須要參考內地的封城措施,包括設立封控區、管控區,並動員紀律部隊及輔助部隊協助管理;全民檢測亦須同時進行,並確保有足夠的物資、隔離設施、治療不同程度的確診患者的醫院。一些預期的漏洞亦須注意,例如露宿者的臨時住所和起居飲食等。

2月12日,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深圳出席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後,在香港會見傳媒時表明未有封城計劃,但負責任的政府宜預先準備好如何解決與封城相關的政策及法律問題,假如香港真如港大醫學院的研究推算般每天有數以萬計人士確診,妥善準備好所有適切的措施,是政府挽回公眾信心的重要手段。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