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6日

社評 社評

縱有檢測仍須妥善處理染疫者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速度之快可謂觸目驚心,單日確診數字不斷攀升之餘,行政長官辦公室亦告失守,一名職員進行快速測試驗出新冠病毒。儘管該名職員日常工作毋須接觸公眾,亦沒有接觸特首,但這宗個案始終令人擔心病毒隨時攻陷特區政府。無獨有偶,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的外籍傭工以及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的司機皆初步確診。

抗疫兩年,最壞的情況終於出現,甚至不排除更壞。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公布,新增一千六百一十九宗確診個案,全部均屬本地感染,當中絕大部分懷疑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十二人疑染Delta。另外,暫時錄得五千四百宗初步確診。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認為,由於檢測程序需要兩至三日,可能導致滯後,實際染疫個案恐怕遠超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眼下全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是,特區政府怎樣落實「動態清零」,若要清零,又是否要進行封城。根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最新講法,努力按「動態清零」方針抗疫,重申無計劃大規模封城,強調向病毒投降並非選項,繼續打抗疫戰。她又說,中央將協助提升香港檢測量,現已落實採購一億套快速檢測包,先向安老及殘疾院舍人員等高風險人士派發,現時「三日一檢」改為「一日一檢」,並向污水檢測陽性地區居民及前線抗疫人員派發。至於市民檢測後萬一出現陽性反應,林鄭希望的士業界安排專屬車隊接送市民前往指定診所,對司機會有防疫指引,配套服務另行公布。

拒絕向病毒投降志氣可嘉,惟擺在面前的疑惑是香港有否足夠的「打仗武器」,一億套快速檢測包也許能夠找出陽性個案,接下來的成敗關鍵是怎樣處理,若然香港始終缺乏醫療和隔離設施,找出問題不代表解決問題。令人揪心的圖像已經浮現,公立醫院超出負荷,不少醫院的戶外空間迫於無奈設置多個帳篷及病床,讓大批染疫病人在露天呆等。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求診人數激增,為了分隔病人,所以在醫院部分戶外地方劃出分流區,部分設有帳篷,專門處理等候入院的確診個案,亦會特別留意長者及有需要病人,以分隔普通病人及懷疑染疫者。護士悲嘆,醫院已進入「戰地模式」。

較早前,市民動輒排隊幾小時接受病毒檢測,林鄭月娥為此表示抱歉,隨即動用公務員和義工協助,現時部分檢測站縮減排隊時間至一小時內,算是亡羊補牢。然而這個「牢」,還有很多不得不修補的漏洞,假如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者被迫「居家隔離」,恐無可避免累及同住的家人齊齊染疫。

隔離設施不足是抗疫的樽頸,特首昨公布動用已落成的公屋作為隔離中心,包括粉嶺皇后山邨第一和七座,以及葵青荔景邨恒景樓等等,涉及三千多個單位,同時將酒店闢作為社區檢疫用途。三千多個隔離單位是否應付得了海嘯式爆發的疫情仍是未知之數,如果專家估計的「單日確診逾萬」不幸言中,屆時還是捉襟見肘。

談到封城,林鄭雖說沒有計劃大規模封城,但是否等於分區圍封也排除?特區政府宜解說清楚,讓市民及早作準備,以免臨急臨忙瘋狂搶購生活物資。基於以大局為重的原則,即使分區圍封甚至全面封城,善良的港人相信不介意忍受暫時的苦楚,怕只怕相關決定突如其來,惹來大眾滿腹牢騷。

全球瘟疫蔓延兩年了,政府的抗疫表現總是脫不掉臨急抱佛腳之感,事到如今才覓地興建「港版火神山」,選址可能是北大嶼山醫院、亞博館及竹篙灣附近,期望下月竣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要是兩年前學習內地動手興建方艙醫院,兩年後的今天毋須坐困愁城。

疫禍當頭,唯有與時間競賽,妥善處理染疫者,該隔離就隔離,該醫治就醫治,官員發揮應有的執行力,勿任由病毒無止境擴散。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