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3日

黃裕舜 政思故我在

我和《梅艷芳》

掙扎了很久,寫不寫《梅艷芳》。坊間就圍繞着這顆樂壇巨星,這位「當天的一個小歌女 // 她身軀很瘦小」(《歌之女》)而著的電影之評論文章不勝其數。有令人拍案叫絕的細膩賞析,也有透過電影評論向個人致敬的。有以評論借人說事的政治論述,也有以景入情的歷史追溯。筆者不是一名文化人,也稱不上為梅姐當年的忠實粉絲──她離開的時候,我只有六歲有多。

但《似是故人來》卻是我在英國遠方思鄉、思人、憶故人的一首身伴曲──「同是過路,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人在少年,夢中不覺醒後要歸去」在隆冬之中,獨在異鄉地打滾,嘗試力爭上游、尋覓那渺茫的成功感。在濕雨之中,看着一幕幕令人唏噓的時代演變,不禁自問,雖為少年而一時意氣風發,也終有一天會隨着時代巨輪推進而老去,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如何找到自己、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不再沉醉在那昔日的「過路人」之伴中,此乃是一個難以解答的設問,也是一個自作繭的明知故問。

戲院裏有大有小──有着七十多歲,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也有如電影中哼唱,「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Que Sera Sera)的泰國女孩般年輕的小朋友。有三五成群的成熟主婦及職業女性,也有數對年輕而打扮時髦的情侶。在11月中的香江星夜中,他們熱鬧地坐在屏幕以前。隨着戲院裏燈光暗下來,只見象徵着香港今昔光彩的紅館及荔園,接二連三地映入眼簾──紅館裏的粉絲成千上萬、荔園裏的人群熙來攘往……歷史,回到了現在。

這是一個時代的見證。電影非常逼真地還原了當年老香港那種情意結──當時的香港,雖然貧窮,卻有骨氣;雖經濟未曾發達,卻充滿着街坊與街坊之間的那種(老土?)人情味;雖在外圍及北方政治環境紛亂之下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港人仍能「昂首向前走」(Sukiyaki),抬起頭做人,說自己想說的話,做個勇敢的香港人。生活很艱難,也很簡單。活着很乏味,卻也充滿着蟄伏的機遇及希望。跟長輩聊到《梅艷芳》,皆不約而同地表示,哪怕他們不是梅姐的粉絲,對她的故事毫無興趣,「可以見到我哋嗰陣時嘅老香港,真係好難得。」我們也許回不了過去,但仍能從後人認真的重塑中找到歷史的蛛絲馬跡,憑弔那逝去的年華。

這些年走來,我學會了很多。有些人,你值得去信,值得去尊重,值得去聆聽,因為他們就算不會願意為你赴湯蹈火,也是以你的利益為本而出發,以維護你的自由為基本,以你的未來作他們的思考方向之一。反之,也有些人口頭上對你甜言蜜語,實際上卻是腹中藏刀,或是將你當為一隻棋子,在他們狹窄的手掌中蹂躪,試圖透過控制你的一思一想,作為他們鴻圖大計的踏腳石。有些事情,你自以為付出了很多,應有一點兒回報,卻發現回報便是你天真夢想的幻滅;反之,有些東西,你不用追,也不用求,也會從天而降在你身上。19歲的梅艷芳,在台上唱着徐小鳳的首本名曲,「付出多少熱誠 也沒法去計得真//卻也不需再驚懼 風雨侵」(《風的季節》)一鳴驚人的王丹妮,也很厲害。

勝出了新秀歌唱大賽及後,年輕的Anita爬着一個老唐樓的樓梯,轉眼之間來到劉培基的工作室以外。只見古天樂所扮演的劉培基,凝望着王丹妮所飾演的梅姐──眼中既有一絲質疑,也有一定欽佩。這一段亦師亦友的友誼,讓既扮演她父親,也如她哥哥一般的劉培基,進入了梅姐一生之中。劉培基曾付出多少熱誠,相信沒有人能計得真。但經得起時代潮水考驗的友誼,是毋須計較,也超出我們可計較的範圍的。有些朋友,你要相信。有些朋友,你要遠離。也有些朋友,只能陪你一時,陪不了你一世──and that's OK。從遊牧民族到農耕文明,從生活密集的農村到疏離的現代生活,我們要追求的,未必是那童話故事中至死不渝的友誼,而是過得快樂而快活,便已足夠。對朋友有義氣和人情味,是人性的基本要求。僭越了這要求,則求仁得仁。

「都唔似嘅,劉培基都唔係咁樣……」身旁的四十出頭女士衝口而出。

對,古天樂所扮演的劉培基,在神態及外表上,確實跟劉培基有些少出入。有朋友看完電影後,跟我直言──劉培基不是「這個格」,古天樂乃是裝不出他那種「氣質」。但我倒不是這樣看──劉培基與「劉培基」之間當然有所距離,但此距離固然可能對電影的絕對仿真度有所影響,卻並沒有令其對梅姐跟劉培基先生之間的互動的描繪有所失真。況且,我們沒有必要將就着個人身份認同的既有形象,投射在電影每一個角落之中──劉培基先生大方地在他自傳中表明了他的性傾向,為所有尋覓認同的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前衞的榜樣;但我們毋須將性傾向與個人行為的一舉一動畫上絕對等號,然後要求扮演者必須百分百神似其模仿對象。劉先生是一名敢於挑戰腐敗象徵權力框架的衞士;古天樂也是一名敢於嘗試,為了向朋友致敬而參與在電影其中的資深影壇前輩。兩者皆為可敬之人。

楊千嬅飾演的陳淑芬(Florence)、林家棟飾演的蘇孝良(蘇先生)盤坐在後者的辦公室中,前者勸喻正在準備演唱會的梅艷芳就着《壞女孩》歌詞作出修改,以符合當時審查甚緊的歌曲審批制度──若不修改,則可能面臨被禁唱的結局。「Why why, tell me why?」(《壞女孩》)梅姐不只對人,對歌曲也是充滿義氣──她認為這一首歌讓她風靡香港及內地,不能辜負這一首歌,必須將其帶上舞台。而事實上,梅艷芳1995年確實在其廣州演唱中在粉絲要求之下加唱《壞女孩》,結果卻因其作風取態,被內地有關方面禁止舉行個人演出──直至2002年,梅姐才在各方協調下,順利在內地土壤上重新舉行演唱會。任何一套電影的選角皆很重要──在這方面上,《梅艷芳》絕對可稱得上是成功。

若說《壞女孩》乃是梅艷芳打破演藝界中對女性的刻板形象的一面──女性不再是男性玩弄於掌上的明珠,或是終身孤獨終老的「潔淨」之人;性愛也不應被視為禁忌;那梅姐當年的《心債》,則是充分反映出梅艷芳蘊含着中國傳統性別文化那種「價值美」(也可被視為父權主義的間接背書──但若真的這樣去看電影或性別歷史的話,你便輸了)。「明明用盡了努力,明明事事都不計,為什麼萬般癡心,都等於枉費。」(《心債》)原來《風的季節》裏面沒法計得真的模糊不清,在《心債》中已演變成一種看似摒棄一切計算(實際卻難以擺脫計算本質)的矛盾思維──這又是不是一種鋪墊、一種揭示?「我有花一朵 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與暮暮 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女人花》)女人如朵花,向來皆是傳統文化中對「女性 = 柔性」的物化描繪──在這裏,被比作花朵的,則是女人的心,心亦花時花亦心,兩者之間存有着一種根本性的共鳴並生。心如花朵一般的茁壯成長、等候「溫柔手」的撫摸,然而最終凋落。曾記得小時候,在一次機緣巧合(實為去了唱卡拉OK)下,聽到梅艷芳最後一場演唱會那段影片中說,「我將我自己嫁咗畀你哋、嫁咗畀音樂、嫁咗畀舞台。」年少無知的我當時心想,一個人又怎能嫁畀咁多位觀眾?成千上萬觀眾,結婚手續咪好鬼煩,家庭生活又點搞?音樂係死嘅,又點可以同佢結婚?啊──年少多好,頑劣多好……如果,命運能選擇……如果,活着能坦白……

長大了以後,才發現當時梅姐是多麼的無奈,多麼的豁達,才能說出她那一番說話。現代西方女權主義中,又分為數個浪潮。第二浪潮中較為激進者(例如基爾﹝Germaine Greer﹞及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皆不約而同認為婚姻乃是一種枷鎖(與《圍城》中的「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有異曲同工之妙)、性愛乃是一種固化父權控制及支配女性身體的實驗場、女性想嫁給自己心中「所屬」之人,乃是虛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的一種。筆者斷斷續續鑽研了酷兒理論(queer theory)及女權思想長達6年,也曾非常信奉第二浪潮者,認為其將權力枷鎖對壓榨性思想的合理化掌握得淋漓盡致。在這分析框架下,Anita對「結婚」、「嫁人」、「婚姻」的憧憬及嚮往,乃是反映出一朵父權主義在她心中所植下的「父權花」……

但能夠選擇、選擇得豁達、是一種福氣。能就着自己身體和身份作出相應選擇,哪怕是受一定程度的情感或「或然性」因素所影響,皆是一件好事。人類天生便擁有對自身命運的一定選擇權,選擇權不是全部,卻仍然關鍵。有人說,梅艷芳感情路上曾有很多選擇,有近藤真彥,也有林國斌;有劉米高,也有Paul,更有趙文卓。但這些戀情最終卻不約而同地無疾而終。Anita也許有很多選擇,但這些選擇都不是她所尋找的真正答案──反過來看,也許尋覓答案和選擇的過程本身,便是一種領悟,也是一種選擇。《客途秋恨》中有幾句,尤為應景:「我呢種情緒悲秋同宋玉//況且在客途抱恨你話對乜誰言」……

說到梅艷芳最為刻骨銘心的一段「情」──應該是她和哥哥張國榮(劉俊謙所飾演)的友情、(遠比親哥哥更親)親情、義情,以及同病相憐的「同」情。哥哥在電影中剛出場時,梅姐儼然他的「姐姐」,在他被一眾看官奚落之時勉勵他,與他在(仿真度甚高)的尖東海旁立下一個「紅館之約」。然而隨着時間流逝,每當梅艷芳遇上失意或困境之時,哥哥總會站出來,作她的拍戲對手(《胭脂扣》)、安撫她(在梅艷芳姐姐梅愛芳過世後)、勉勵她(在梅艷芳一段段戀情黯淡收場之時)。梅艷芳和張國榮之間的愛, 並非傳統愛情那種愛,而是一種超越性別和性傾向的「友愛」。這一點,戲內外都能看見。也許是命運,讓他們兩位的愛情,皆未能被大眾或輿論圈所接受;卻也同樣是命運,讓這兩位天王巨星,能在香港的《芳華絕代》中,大放異彩。

「看到誰不鼓掌,就看着他唱,唱到他服,唱到他拍爛手掌為止。」

2021年12月31日,2021年的最後一夜,我來到了中環文華東方酒店開張不久的The Aubrey,凝望着除夕黃昏,嘗試梳理過去一年的人和事。黃昏的餘霞倒映在維港的水上,船隻在維港上徐徐前進,車龍在國金以外盤繞而堵塞──這一年走來,香港經歷了太多。我們都經歷了太多了。

耳機中響起點播的《夕陽之歌》。梅姐三兩句唱出我心中想說的話──「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 隨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還//路上紛擾波折再一彎//一天想到歸去但已晚」。

2003年4月1日,當年哥哥便是在一層之下,改建前酒店24樓(現已改成水療中心)的露台跳下,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哥哥遺書只有數十字:「呢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Leslie」

電影在交代哥哥那一段上,採用了較為間接的手法。當中有三幕,尤為令人深刻。第一幕,便是梅艷芳一眾徒弟圍在她的家中,商討如何處理向梅艷芳宣布消息。第二幕,則是戲中的劉培基在的士上默默流淚。最後一幕,則是哥哥的葬禮。來到這一幕,戲院皆出現了一陣又一陣的抽泣聲。面對着那囤聚在香港殯儀館旁邊的人群,抑壓了深久的港人神經,似乎皆被這一幕幕,震撼了,觸動了。而在這一幕當前,筆者腦海中忽然浮現出龍應台《山路》中的數句,「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拉得很長,但活得很短。大家都是香江歷史上的陌路人,也是同路人。

有人說,《梅艷芳》拍得「太政治化了」。也有人說,《梅艷芳》將主角較為政治敏感的歷史抹去,是對梅艷芳的不敬。事實證明,無論你做什麼,都有人批評你。這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既定反應。我倒是這樣想的,若拍一個有關梅艷芳的傳奇,卻忽略了她個人的政治及社會參與,這未免是對她人品的一種根本性不敬。

梅艷芳熱愛香港。關心貧苦大眾,為露宿者籌款及送飯,助養孤兒、為港人基層出心出力,為求的,並非熒幕前的掌聲,而是熒幕背後民眾的福祉、普羅大眾廣泛的利益。她並不認為貧窮是一種生活選擇,更不認為貧窮是現代社會的必然,而是一個我們應當痛恨、以有機手法根絕的社會厭惡。當然,有人可能會認為筆者這裏對梅姐心意的判斷,乃是過度解讀──但梅姐不只是一個個人,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代表着香港人一種發憤圖強,同時熱中於社會的愛港情懷。

梅艷芳也是一名真真正正愛國之人。她不會為了仕途、利益、油水而假扮愛國,更不是一名為了滿足部分人所設下的扭曲標準,以奉承手法獻媚的機會主義者。她愛國家,所以國家所經歷的悲劇、的災難、對她而言乃是一種切膚之痛。我們國家過去一百多年經歷的種種災禍──有的乃是天災、有的乃是因外來者的干擾,但也有不少是源自於國內結構及人物的過失。梅艷芳不會甘心樂意看見不公不平而不發聲──但她發聲的原意,是為了建設性地改變、改革社會,而不是為了推翻、破壞、壟斷社會,將社會公民變成自身政治及娛樂事業的踏腳石。她愛國,所以願意在1993年之時組織華東水災賑災的壓軸嘉賓。她愛國,所以不會忘記歷史,卻也不會讓歷史令她放棄正面改變自己國家的機遇及任務。

正如她在1992年接受鄭裕玲訪問中所說,「如果(中國)有機會往好的一方面去走,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在背後支持,而不是繼續再踩下去。一條彈弓拉得太緊的話,只會一拍兩散。」

轉眼之間來到電影尾聲。對於很多港人而言,SARS是一場浩劫,是一場難以忘記,沒有硝煙的戰爭。我還記得當時上學,在校巴上駛經有疑似病例群的麗城花園,心裏想──何時會輪到我們家的屋苑?還記得當時大家都是用牙籤來按升降機的樓層,回到家每天都會聽到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2003年,香港當年的女兒,叫謝婉雯。

電影講述梅姐着手籌辦《香港1:99抗非典演唱會》,籌備過程中受政府官員多加留難──固然電影中必然有所誇大,甚至對事實有所改編,但梅姐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那一句,「若有人投訴,我會逐家逐戶上門跟他們解釋。」(意思大概如此)所流露出的承擔;那種敢於挑戰並克服官僚主義等種種障礙的正氣,2022年的香港,我們正需要這種人,這樣的江湖兒女,讓我們能走出陰霾,步向光明。這個香港,是屬於大家的,而不是一小撮人,或是有權有勢的一群人,或是一兩百萬人。這是我們的香港。

鄭裕玲問梅姐一句,「你估你1997年會喺邊度?」梅姐的回答是,「我會喺香港。(一定?)一定。」

一定。

黃裕舜_牛津政治評論創刊總編輯、《破繭論》作者

 

(編者按:黃裕舜最新著作《破繭論》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