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17日

社評 社評

美英抗脹鮮明 人行獨鴿勿憂

今個星期被市場稱為「超級央行周」,皆因美歐亞主要央行均在本周議息,鑑於部分地區的消費物價升幅之強屬多年未見,緊縮的味道漸趨濃烈。面對四十年來最嚴峻的通脹形勢,美國聯儲局一如所料,在一連兩天決策會議結束後宣布提前完成收水,把每月縮減買債規模倍增至三百億美元,沿此路進,明年三月中便會結束量化寬鬆;同步發表的利率點陣圖顯示,二○二二年和二○二三年將各加息三次,貨幣政策轉向十分鮮明。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剛獲總統拜登提名連任便改弦更張,鷹聲特別嘹亮,上月底先在國會聽證會上放棄通脹只屬暫時現象的表述,為近年最激烈的政策轉變鋪平道路。有論者認為,連串動作背後涉及明顯的政治盤算,既着眼爭取時間讓經濟及物價重納正軌,替民望插水的總統拜登紓紓壓,通脹若能適時於明年國會中期選舉之前降溫,共和黨欲在此議題上大做文章亦苦無藉口,對民主黨保住參眾兩院控制權甚為有利。

這種「一石二鳥」的想法不無根據,但聯儲局決策有否受政治因素干擾,畢竟難以證實;反之,美國上月通脹率高達百分之六點八,物價火速上升乃鐵一般的事實。議息聲明絕口不提通脹「暫時性」,而點陣圖更顯示未來兩年合共加息六次,在在反映決策者不容通脹失控的決心。換句話說,鴿轉鷹旨在先發制人,重建局方因早前低估通脹而受損的信譽。

物價急升舉世皆然,惟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引發的危機同樣困擾全球。聯儲局及早出手對抗通脹態度清晰,其他主要央行會否亦步亦趨則難以一概而論,環球貨幣政策一旦呈現分歧,恐為金融市場引入新的風險。美、英和歐洲央行先後公布議息結果,正好一試主要央行在貨幣政策協調性方面有否荒腔走板。

英倫銀行昨天出乎意料地宣布加息零點一五厘,把基準利率上調至零點二五厘,是為新冠疫潮爆發以來首度加息。另外,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明年三月底將停止緊急債券購買計劃(PEPP)下的淨購買,但第二季起將把常規資產購買計劃(APP)提高至每月四百億歐羅,藉此減震,貨幣政策仍屬寬鬆,與高峰期的購債規模相比卻縮減了不少。英國確診病例不斷創新高,首相約翰遜為應對Omicron啟動的「B計劃」議案雖在國會下議院過關,惟近百保守黨議員倒戈,約翰遜政治生涯頓時亮起紅燈。政府控制疫情進退失據,既無法阻止病毒擴散,收緊抗疫措施更有損及經濟之虞。

上月,英倫銀行在市場普遍預期加息下按兵不動,公信力受到強烈質疑,決策者錯過十一月調高利率的「窗口」,眼下疫患成災,且政治、經濟、疫情相互糾纏,收緊銀根本應難上加難,偏偏英倫銀行仍然選擇在這個時候加息,成為全球「四大」中第一家調高利率的央行。大不列顛上月通脹率創百分之五點一的十年新高,遠超百分之二目標,看來英倫銀行與聯儲局一樣,不敢冒落後於形勢的風險,遏通脹先下手為強。

從貨幣政策走向觀之,環球央行大致可分為四個陣營。第一類已採取行動調高利率,顯例包括挪威、紐西蘭及剛宣布加息的英倫銀行。第二類認為毋須保留過多刺激措施,但對加息態度審慎,傾向繼續觀望。上月取消控制孳息曲線及前瞻指引的澳洲央行可視作典型。第三類就如歐洲和日本,經濟疲莫能興,加息遙遙無期。最後一類則因應國內經濟周期重新釋放流動性,不久前落實全面降準,並盛傳將於短期內減息的中國人民銀行,一舉一動當然最受關注。

從上述評估可見,在貨幣政策上,中國相對美、英呈現背馳跡象,即使與採取觀望態度的國家比較,政策立場亦略顯寬鬆。這固然由於內地零售、固定資產投資等環節降溫勢頭日益加深,內房債務危機火頭亦繼續燃燒,而關鍵仍是中國在多輪疫潮中防控成效勝於西方國家,由始至終堅拒搞大水漫灌,故有條件和空間於經濟放緩時透過政策調控扶持,實毋須為人民銀行全球「獨鴿」過度擔憂。

由於中美兩國經濟周期分化愈趨明顯,貨幣政策各行各路無可厚非,然而,在一鬆一緊之間如何改變環球資金流向,目前很難說得準,以致扭曲了應有的政策效果,也並非全無可能,這正是市場當下將要承受的新風險。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