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7日

李子樂

教師疫下網課觀感與實際表現成反比

疫情經歷差不多兩年,不時有報道指出,師生家長均普遍對疫下網課觀感不好。許多人認為,疫下網課不及面授課,是「理所當然」的,沒什麼好多說。但其實此問題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的。需知道,評價可基於一些客觀準則,當中也可涉及主觀想法和感受。再者,評價除了與科技資源和技術性的問題有關外,也不能忽視疫下網課過程背後的相關脈絡及其影響。對此,從筆者近期研究的初步分析結果,便可見到一些端倪。

研究在2021年2月17至11月15日期間分兩階段進行調查,首先經郵寄及傳真傳送校長問卷到全港官立及資助小學,成功收集共141間學校的回應,初步了解全港小學整體情況,然後當中選出8間學校進行個案研究,以問卷調查及訪談方式,收集共2630份問卷(教師150份、家長775份、低小學生855份,及高小學生850份)及訪問了138名持份者(校長8名、教師37名、家長32名、低小學生12名,及高小學生49名),以了解家校各方在疫情下所面對的挑戰。

研究發現,近七成教師對疫下網課成效的評分偏低。若與去年相關國際調查數據為參考作對照,本港教師評分的平均值以10分為滿分亦只有4.4分,在國際間屬偏低【圖1】。

當然各地所面對的情況大有不同,不能直接比較。而是次研究的受訪教師指出,主要問題為網上教學比面授教學有較多限制(如:課堂管理、保證教學質素)、學生學習質素亦較低(如:學習動力、協作及討論機會),以及學生需要的支援更多(如:設備支援、家庭支援)。

逾八成教師表示,不論停課或其後復課期間,追交及批改功課均是主要壓力來源【圖2】。而且對比疫情前,停課期間的備課工作明顯為更多教師帶來壓力。此外,逾五成教師在復課期間對行政工作及支援學生感到壓力。

為幫助家長及時了解最新安排並與學校保持聯繫,過半數教師在停課期間以電話、面見或視像會議方式與家長聯繫,每月平均達4次或以上;若以一班30名學生為例,即班主任需每月聯絡家長過百次【圖3】。即使在復課期間,教師聯絡家長次數仍比疫情前多。約八成教師表示,聯絡家長主要是討論學生表現及建議家長如何支援學生。調查亦顯示,逾八成教師表示他們着緊網上學習的上課時間、課堂投入度以及學習進度,比家長為多。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逾七成家長對學校的應變安排、教師在網上學習的支援,及與學校和教師的溝通,均感到滿意。由此可見,不少教師疫情下即使壓力和工作量大增,依舊秉持一向的教學專業態度;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家長滿意學校安排與支援,便是對教師盡心盡力的表現予以充分肯定。

但教師面對疫下各種挑戰,過程中難免遇到期望與現實的落差,或令他們對疫下網課評價偏低。過去輿論較集中討論電子資源與技術,較少關注教師在「線上」以外,其實花更多時間、工夫、心神在「線下」所面對的挑戰和工作壓力,如與家長保持緊密溝通、追交及批改功課,確保學生能在家「不停學」、在學習進度上「追落後」。同時,不同校情的電子發展步伐、不同程度家校關係的基礎、擴大對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支援等的背景下,令教學情況更為複雜、嚴峻。

現時疫情稍為緩和,我們是時候總結前段時間的教學得失,從中汲取經驗。事實上,學界已愈來愈多討論,把焦點從應對非常時期的急切問題,轉移到如何為本港教育的新常態注入新思維。筆者同意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停課期間「迫使」各校加速發展電子學習,可視之為一個契機,一方面思考長遠如何進一步把科技融入教育,實踐教育創新,另一方面亦要繼續檢討如何更有效地處理種種「深層次」的教育老問題。對此,政府當局可擔當主導角色,對疫情下的教學挑戰和經驗進行全面檢視,為新常態下的教育發展作長遠政策規劃。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